本文深入探讨了游戏“代肝”这一产业,介绍了其业务范围、从业者收入情况、价格竞争现状,还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监管盲区、信用危机以及面临的法律问题,最后提及游戏厂商的打击行动和产业未来走向。
当玩家在直播平台的搜索栏中输入“代肝”二字,按下回车键的瞬间,呈现在屏幕上的大多是RPG(角色扮演游戏)类手游。在直播画面里,主播熟练地操控着角色在绚丽多彩的游戏世界中奔跑,同时在侧边留言区不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还不忘说道“下单随时上号”。这些活跃在游戏世界里的“影子打工人”,构成了数字时代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独特景观。
近日,记者通过与多位游戏代练“代肝”从业者以及游戏玩家交流得知,代练“代肝”的业务十分广泛,从代打排位到日常代刷游戏资源,市面上热门的游戏基本都有这些“赛博打工人”的身影。
尽管网络上随处可见“玩玩游戏,月入过万”的宣传,但实际上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从业者只是极少数。记者从加入代练“代肝”工作室的泰瑞(化名)处了解到,工作室承接一个月的日常“代肝”任务,收入可能只有二三十元。
庞大的游戏市场为“代肝”这一依附于游戏的产业带来了商机。在淘宝以及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代练”,会出现大量的商品链接和个人博主。有些工作室的商品链接甚至标有“24小时内2000人已买”的标签。然而,在这些光鲜数字的背后,是行业的野蛮生长。商业代练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甚至构成不正当竞争。在个人委托交易中,因外挂导致的封号纠纷、玩家与代练之间的信任危机,让录屏和直播成了从业者自证清白的手段。
价格越卷越低
游戏玩家阿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说:“它(游戏)可真是把我当牛啊,牛都没有一年天天犁地。”从各家游戏产品不断推出新活动的情况来看,似乎能看到游戏市场激烈竞争的缩影。但对于玩家来说,密集的活动却让他们心情复杂,纷纷直呼“太肝了”。
“肝”作为一个网络用语,常用于形容在网络游戏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游戏里,这意味着玩家需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完成游戏任务,以获取游戏中的道具、角色或成就等。“代肝”产业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游戏“代肝”从业者收取一定费用,让玩家从获取游戏资源、练级升级的繁琐过程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更畅快的游戏体验。
阿萱告诉记者,当游戏活动特别“肝”的时候,她会选择在社交平台发帖寻找“代肝”,往往能得到很多回应。她表示总体体验不错,日常登录不受影响,游戏里的高难度关卡也不用着急上火,直接上线就能拿奖励,“适合我这种不太会打游戏的人”。记者了解到,不同游戏以及不同活动的“代肝”价格存在差异。一名职业“代肝”主播无眠(化名)向记者解释了他的价目表:“4k10”表示消耗完游戏中4000体力需支付10元,以此类推,“万体25”即10000体力收费25元。无眠还透露,完成这两个价位的“代肝”任务分别需要4个小时和10个小时,折合下来,单个账号的时薪为2.5元。
当然,对于职业“代肝”者来说,同时操作多个账号是工作常态。有玩家形象地将一屏显示多个账号界面的主播称为“监控室大爷”。无眠最多可以同时完成36个账号的“代肝”委托,但这对设备要求极高。他目前使用的设备整体估算下来差不多花了8万元。他表示,一般来说,2万元的设备就能支持职业“代肝”工作。
3年前,无眠借钱购买设备,成为一名职业“代肝”。他向记者透露,目前月收入基本在1万到2万元,早已还清借款。但他也坦言,自己的收入属于个例,“代肝”行业中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人并不多。而且做“代肝”基本是“007”模式,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记者也注意到他的直播经常在凌晨开启。
相较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强竞技性质游戏的代练,“代肝”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入行基本没有门槛。这也导致许多个人“代肝”面临接不到单子的问题。毕竟委托“代肝”的玩家数量有限,为了节省沟通成本和降低委托风险,委托方往往更愿意找熟悉的“代肝”。
在接单平台和一些“代肝”工作室,价格竞争激烈,越卷越低。泰瑞告诉记者,他今年初加入一个“代肝”工作室,原本想边玩游戏边兼职增加收入,但看到“代肝”价格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以“代肝”派单群里的单子为例,一份为期一个月、总共需要310分钟左右的订单报酬是40元,工作室还要抽走两成,最后实际到手报酬为32元。到了“代肝”平台,报酬可能更低。记者在“代肝”平台“代练通”上搜索发现,与上述委托内容类似的订单仅价值23元,若同样以310分钟计算,该订单的时薪为4.45元。
存在监管盲区
随着低价竞争的盛行,“代肝”行业还面临着一场“信用危机”。
记者从无眠处了解到,他的“代肝”工作需要手动点击多个账号,一些辅助点击的科技手段会被游戏官方检测到,导致玩家账号受到处罚甚至被封。在社交平台上,此类玩家发布的“避雷帖”并不少见。帖子显示,一些个人“代肝”或“代肝”工作室承诺纯手动点击、封号一定赔偿,但出了问题就拉黑跑路。因此,录屏和开直播成了“代肝”们自证的手段,也是委托方的督查方式。
无眠自己也曾在雇人“代肝”时遭遇这种情况。他表示,那是他唯一一次招人兼职,由于对方悄悄使用科技辅助工具,导致号主账号受到处罚,他为此赔偿了上万元。
四川信和信律师事务所何沁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情况难以维权。一方面,玩家无法找游戏公司主张解封,因为“代肝代练”被游戏公司视为破坏游戏设计和其他玩家游玩体验的行为,绝大多数游戏公司的《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都禁止玩家将游戏账号提供给第三方使用。另一方面,封禁导致的财产损失难以通过诉讼获得全额赔偿。司法实践中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3倍赔偿,游戏公司和代练“代肝”工作室都会明确告知玩家账号封禁的风险,而且该行为本身违反了《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玩家不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3倍惩罚性赔偿。若玩家要求对过往充值金额进行1:1赔偿,即使法院认为代练“代肝”工作室侵犯了玩家合法权益,但充值金额不等于账号实际价值,玩家实际获赔金额可能远低于原先充值金额,并且对于高价值游戏物品的损失也难以举证。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和学生党涌入代练“代肝”行业赚取零花钱,针对个人“代肝”的骗局也不断出现。在小红书平台上,许多个人“代肝”发帖讲述自己的被骗经历。有的骗局是谎称工作室雇佣“代肝”,要求缴纳入会费、保证金等,金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所谓工作室承诺完成单子后返还,但一旦交费对方就消失不见。还有的要求“代肝”通过特定平台交易报酬,却无法提取,需再充值才能解冻委托费用。
何沁禅表示,这种情况下,受害者虽能提供更明确证据证明对方构成诈骗行为,但和其他诈骗犯罪一样,难点在于追回损失。诈骗犯罪分子可能准备多种资金转移方式,导致警方难以逮捕诈骗分子并追回受骗资金。
实际上,代练“代肝”作为游戏衍生产业,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委托方和“代肝”的交易全凭个人信用,缺乏保障。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一些代练平台为追求利益,公然挑战游戏规则,成为灰色地带的“推手”。此前,上海浦东法院对腾讯起诉“代练帮”App一案作出判决,认定该平台通过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现金奖励等方式,组织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绕开“防沉迷”机制进行代练交易,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赔偿腾讯98.5万元。这也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商业代练行为的案件判决。
目前,游戏厂商正在持续升级对“租号”“代练”“冒用账号”等行为的打击,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产业或将迎来洗牌。“代肝代练”产业建立在玩家需求之上,难以一刀切清除,网络交易仍在进行。未来其能否走向规范化,关系到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详细剖析了游戏“代肝”产业的现状,包括业务范围、从业者收入、价格竞争、信用危机和监管难题等方面。该产业虽有市场需求,但因处于灰色地带,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游戏厂商打击力度的加大,产业或将洗牌,其规范化发展对游戏产业健康至关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