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 2025 年创投行业的发展态势,深入探讨了行业回暖的表现、背后的驱动因素、投资热点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采访多位投资界人士和具体的数据统计,展现了当前创投行业在政策、技术和资本结构调整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局面。
【导语】众多创投界人士指出,2025 年创投行业呈现回暖迹象,这一现象本质上是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以及资本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见习记者 杨晨
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行业低谷期之后,创投行业的情绪逐渐企稳。瀚晖资本合伙人毕垒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去年这个时候,对于部分投资项目的创始人,我会给出建议,如果有可能顶不住,就要考虑及时被并购退出,以此换回流动性,或者要及时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而到了今年,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建议他们无论如何都应该坚守一下。因为当前无论是 A 股还是港股,整体市场环境都呈现上升态势。创业者只要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和坚持。”
从数据层面来看,一级市场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回暖迹象。《中国基金报》记者依据私募通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截至 3 月 27 日,3 月 VC/PE 市场共发生 221 起投资案例,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有 177 起,涉及的投资总金额达到 412.91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了 265%。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 2.33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 203%。
投资人的行动策略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更偏向于“进攻”。毕垒表示:“去年我们合伙人更多的时间放在为项目赋能、帮助项目增值上,而今年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寻找项目和进行投资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硬科技成资本“锚点”
3 月底,在深圳的某科创园区,一家机器人公司举办的推介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挤满了前来调研的各路投资人和行业相关人士。该公司的一款机器人手臂正在为客人们表演咖啡拉花,这一精彩展示让现场的氛围更加热烈。
两位投资经理站在记者旁边,热烈地讨论着机器人行业近日的投资事件。一位来自某国有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经理感叹道:“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这轮融资完成后,估值已经达到了 150 亿元!”另一位来自一家中等规模创投机构的投资经理补充说:“AI 赛道的热门项目根本抢不到投资机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但公司层面还是要积极进行调研和多方打听。”
记者与这两位投资经理交流时,他们表示现在和 AI 赛道相关的项目活动常常人满为患,其中一人还特别提到,最近获得投资意向(offer)的机会增多了。不过,他们也坦言,当前创投行业的回暖,更多地体现在硬科技赛道上,行业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
近日,朱啸虎公开表示,“我们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他直言,目前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当市场共识高度聚焦时,往往就是退出的时机,而且当下还有退出的机会。对此,经纬创投的张颖直接在朋友圈开怼:“朱老板别闹,机器人领域前景一片光明,百花齐放,有点泡沫再正常不过。你这样的言论,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愿意搭理你?”
局部的过热≠全面复苏
显然,局部的过热为创投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和预期,但这并不代表行业已经实现了全面复苏。华澳资本合伙人欧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 DeepSeek、宇树科技这些明星项目,在点燃 AI 行业及相关硬科技赛道的同时,也让创投行业的受关注度明显提升,这对行业回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大环境影响,很多行业新资方对项目的估值预期普遍降低。如果估值下降,老投资人会不高兴;如果估值维持高位,又会影响新投资方的投资意愿,因此频繁存在估值博弈的现象。”
不过,不少投资人表示,不会为了追逐热点而盲目调整投资方向。毕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向硬科技赛道倾斜资源和关注度,并对投资策略进行微调,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投资方向。特别是一些热门赛道头部项目的估值已经比较夸张,更应该保持谨慎。”
政策驱动 二级市场估值修复
毕垒坦言:“2024 年是我经历过的创投行业最‘冷’的年份,比十几年前 IPO 暂停时市场情绪还要差。”在 2024 年,尤其是上半年,他对市场是否触底并没有把握,政策也有待进一步明晰。
多位投资人士在采访中提到,受政策驱动,去年四季度二级市场估值开始修复,乐观情绪逐渐传导至一级市场,这是当前创投行业回暖的核心原因之一。毕垒表示:“二级市场低迷的时候,好多优质上市公司才十几倍市盈率,甚至更低,这让一级市场对标项目很难融资。毕竟二级市场上很多公司流动性好,确定性高,价格还便宜,甚至估值和一级市场出现倒挂,在这种背景下,创投机构很难去投资项目。”只有当二级市场估值回到一定水平,大家的预期变好之后,创投机构入场的意愿度才会提高。
在欧光耀看来,当前的回暖主要是受政策推动,行业关注度有所提升,更准确地说,应该属于市场热度上升。2025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 1 号文),提出了 25 条措施推动创投行业结构性改革。欧光耀认为:“国务院的 1 号文条条切中要点,如果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可以极大地激发创投行业的活力。但从各地方政策来看,普遍存在‘好大求稳’的情况。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在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时的‘窗口指导意见’偏爱‘大白马’,中小创投机构、新机构获得支持的难度较大,这有可能限制中小创投机构和新兴力量的发展和活力。特别是在一些遴选及评价规范的制定上,难免出现一些与行业专业不匹配的标准,造成遴选制度的不公平。”他认为今年国办 1 号文件是创投行业的强心剂,当前各种政策对募投管退四个维度都有支持或者松绑,但对于市场化机构而言,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多位创投界人士表示,2025 年创投回暖是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资本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局部过热并不代表全局繁荣,情绪修复难以替代基本面的改善。一位投资人士表示:“行业的真正回暖,还得看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以及经济整体的回暖情况。”
本文详细分析了 2025 年创投行业回暖的现象,指出其是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资本结构调整共振的结果。虽然一级市场数据和投资人行动显示出回暖迹象,硬科技成为投资热点,但局部过热并不等同于全面复苏,行业仍面临估值博弈等挑战。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政策落地效果还有待观察,行业真正回暖依赖于政策实施效果和经济整体状况。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