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焦点: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蝶变之旅

本文聚焦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深入报道了该论坛的发展情况、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建设成果、中关村外贸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关村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展现了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实力和开放姿态。

3月31日,为期5天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场科技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成为展示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北京青年报记者于年会现场进行的随机采访中,“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跟往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今年的论坛更具国际视野,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科技前沿的大门;也有人觉得科技感更强,各种前沿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不少受访者指出,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北京味”更足,浓厚的本土特色与全球科技元素相互交融。

中关村论坛诞生于2007年,历经十余年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我国积极投身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平台。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北京科技力量在全球舞台上的精彩展现。

从曾经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到如今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关村”,这无疑是一场悄然发生的华丽蝶变。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成为了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舞台,充分展现了北京强大的综合科技实力。开放的中关村以北京为根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宛如一条科技纽带,将世界各地的创新力量紧密相连。

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焦点: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蝶变之旅

北京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创新策源地建设

根据《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 +”行动计划(2024 - 2025年)》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底,北京将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打造3 - 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培育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并积累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同时,北京将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3月27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十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涉及人工智能、基因治疗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其中,首次展示的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和北京重大开源成果格外引人注目。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涵盖了AI + 工业制造、AI + 生活服务、AI + 医药健康、AI + 个性化学习等9个应用场景,系统地展示了在AI的深度赋能下,材料、医药、金融等领域所取得的前沿创新成果,生动地展现了北京打造AI + 高地、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的实践探索。

在AI + 金融领域,瑞莱智慧成功攻克了AIGC欺诈防护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全球首个针对实时音视频场景的金融级AI欺诈防护产品,为金融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AI + 医疗领域,AI赋能儿科医生,辅助生成更精准的诊疗方案。据悉,AI儿科医生是基于百川智能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联合研发的儿童健康大模型打造的颠覆性儿童医疗产品,是儿科医疗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今年1月15日,北京儿童医院组织12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生,对60例儿童门诊病历进行了诊断,医生诊断率达78%,而AI儿科医生的准确率则达到了82%,充分显示了AI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北京重大开源成果则通过“天工”“长安链”“RISC - V处理器核”“理想开源整车操作系统”等重点开源成果,全面展示了北京在引领开源潮流、打造开放创新生态方面的最新成就,彰显了北京经济的开放性和内在活力。

中关村外贸发展实现“三个加速”

北京海关公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贸数据显示,自2007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以来,中关村累计外贸规模突破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占比突破五成,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突破七成。自2007年首届中关村论坛举办以来,中关村的外贸成绩逐年攀升。2007年至今,累计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民营经济进出口占比突破五成,2022年民营经济在中关村外贸中的比重首次超越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关村外贸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至2021年占比突破七成。

北京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中关村论坛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后,中关村外贸发展实现了“三个加速”:一是自主品牌出口加速增长,二是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发展,三是先进制造产业加速提质。今年前2个月,中关村出口自主品牌商品20.1亿元,增长11.6%,占中关村出口总值的60.2%;中关村有进出口实绩的“小巨人”企业共62家,占北京地区“小巨人”企业数量的31.6%,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中关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产业进出口分别增长31.8%、19.8%、87%,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3月27日,在国家网信办、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围绕持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应用、服务、技术、生态、监管等6个方面,重点提出24项创新政策举措,从“营造高效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优化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等6个方面提出24项重点任务,推动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从“以落实国家数据跨境基础制度创新实践1.0版”向“以促进数据资源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通利用2.0版”升级迭代,全力打造成为国家数据领域高水平开放的展示窗口、全国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的创新实践高地、全球数据资源流通的重要枢纽。

全世界看中关村,就应该像全世界看硅谷一样

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到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然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过去,中关村诞生过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这十年来,中关村瞄准制约创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先行先试一批改革政策,并将成功经验辐射全国。例如,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加计扣除等新政,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实施科研经费28条、“科创30条”等政策措施,探索形成“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改革举措;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办理永久居留提供“直通车”,落实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出入境新政,集聚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作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历经三年探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4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累计出台了50余项配套政策,形成了“试点突破—经验总结—全国推广”的完整闭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评价称,中关村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验证了“新型举国体制 + 市场机制”的可行性,其经验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等全局性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不仅是展示中国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了全球创新规则制定的重要平台。正如科技部副部长林新所说:“我们致力于将论坛打造成新技术、新场景、新合作的国际枢纽。”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链接全球智慧,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强大动能。

3月28日,北青报记者在中关村论坛会场看到了一段2025中关村论坛的宣传片,其中回顾了2024年雷军在中关村论坛上的精彩瞬间。开头他深情回望14年前创业时的情景:“2010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在很小的一间办公室开始创业。中关村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从创办之初就心怀天下,希望做全球市场……”在结尾他特地强调:“特别感激北京这片沃土,如果不是在北京,小米汽车不可能诞生,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它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旗帜,更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缩影。多次参与中关村论坛的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全世界看中关村,就应该像全世界看硅谷一样。”

家门口盛宴彰显首都科创底色

春日的北京,中关村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启示。

连续三年参与中关村论坛报道的记者认为,这一届中关村论坛是“北京味道”最浓的一届。可以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各个场景都凸显了大会的东道主属性,来自北京的企业用自己的产品和创新成果填满了大会会场的每一个角落。100多个来自几十家人工智能企业的机器人各展风采,仿佛在诉说着中关村的科技故事。假如这些机器人之间能交流,或许见面都会问:“你是来自中关村哪一条街道的那一栋楼?”作为国际科创中心,这场在“家门口”举办的全球科技盛会,充分彰显了首都的科创底色,为各类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落地、新应用推广提供了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的平台空间。

一位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对中关村论坛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自身规模较小,不想过多展示;另一方面是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而今年不同了,公司的产品即将走向消费市场,人工智能也有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再加上中关村论坛年会本身就是自家的主场,同行们都积极参会,纷纷争取在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展示中关村的科技力量。“所以这届大会在村里格外热闹,往年没有这种氛围。”

一年一度的中关村论坛年会,是北京科创实力的真实写照,也映射出北京经济的底色。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它更是中国科创不断迸发新力量的生动缩影。今年,论坛年会旁边的海淀公园变身AI未来科技公园,举办了20余场配套活动,为创新创业主体构筑起了科技成果展示、交流沟通的平台。3月底的海淀公园柳色青青,春天已经为中国经济描绘出了绚丽的底色。

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焦点: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蝶变之旅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详细介绍了论坛的发展变化、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建设成果、中关村外贸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关村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中关村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标杆,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凸显了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和开放姿态,以及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全球科技合作中的积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38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