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薛城以文体赛事为契机,详细阐述了其在创造消费高峰、激活全域消费场景、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以及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展现了薛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在明媚的春光里,薛城正悄然酝酿着一场盛大的邀约。3月23日,位于枣庄的文体中心迎来了2025中国足协女子超级联赛第四轮比赛,激昂的哨声正式吹响。现场1.6万余名观众热情高涨,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你是否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了这场速度与激情交织的燃情赛事呢?
这场充满活力的邀约,其实是薛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薛城紧紧抓住枣庄推进“演艺赛事之城”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演艺赛事经济。通过服务赋能的方式,积极激活全域消费场景,努力推动演出带来的“流量”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留量”,进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量”。
“流量”引爆:文体盛事创造消费高峰
文体盛事所引发的“流量”效应,创造了十分可观的消费数据。在2024年,薛城以“时光CLASSIC演唱会”、香港明星足球友谊赛等9场活动为重要支点,累计吸引了22万人次参与其中。其中,单场活动的最高观赛人数达到了3万人。这些活动直接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总额高达5.3亿元。在香港明星足球赛期间,近两万球迷的观赛热情成功转化为交通、餐饮、文创产品等衍生消费热潮,经济拉动效应十分显著。
“留量”拓展:全域消费场景深度激活
薛城一边是热闹非凡的音乐“星河”和各类文体盛事,一边是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耀眼的城市风貌。薛城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做足“演艺赛事 +”这篇大文章,深度激活全域消费场景。特别推出了3条特色旅游线路和12项主题活动,并通过“凭票免费游景区”的联动机制,将文体活动与当地丰富的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游客只需持演唱会门票,就可以免费游览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景区。周营镇王楼村红色文化特色村、沙沟镇“冠世园·榴光溢彩”示范区等地方,也成为了游客们热衷的热门打卡地。2024年,薛城区累计接待游客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
“容量”保障:全链条服务塑造暖心体验
“为看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这些在薛城都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在这里,有免费的接驳车循环接送观众,还有包含石榴煎饼等特产的“暖心礼包”。更值得一提的是,单场活动会投入2000余名人员构建起立体防护网。薛城创新构建了“全周期服务生态”,全面覆盖交通接驳、安全保障、消费转化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从瞬时流量到长期口碑的完整闭环。有游客表示:“我是从内蒙古开车来的,山东人民特别热情,下次想停留更长时间。”游客的点赞再次证明了服务软实力对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价值。
“增量”升级:产业转型解锁发展新赛道
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提振消费的催化剂,更是推动城市能级跃迁的有力杠杆。薛城以赛会为重要契机,积极培育“低空经济 + 首发经济”新增长极。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长效蓄能。投资10.2亿元建设无人机超级工厂,开启了枣庄无人机整机制造的新纪元。盘活10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引入蓝海酒店、海底捞等30家知名店铺,繁荣都市经济,推动“节庆爆发”向“日常繁荣”成功转型,实现了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多元生态的华丽转身。
如今,枣庄文体中心的呐喊助威声仿佛还在我们耳畔久久回荡。而薛城已经通过系统化运营,成功将瞬时流量转化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用服务创新,把观众的观赛热情沉淀为对城市的品牌忠诚。最终,在消费提质、产业升级等层面形成了强大的乘法效应,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本文围绕薛城以文体赛事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展开,详细介绍了其通过文体活动创造消费高峰、激活全域消费场景、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以及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成果。薛城以赛事为契机,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增量”的转变,在消费和产业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