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全国31个省份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情况,包括各省份具体的目标数值,以及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各地明确的2025年一系列重点任务,如扩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举措。
澎湃新闻报道,近期,全国多个省份纷纷进入“地方两会”时段。截至1月20日,31个省份都已召开两会,并公布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整体而言,在2025年,有20个省份预计经济增长目标在5%以上。
从具体情况来看,西藏在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最高,其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并且力争达到8%;海南提出GDP增长6%以上;内蒙古、湖北、重庆、新疆提出GDP增长6%左右。
安徽、四川提出5.5%以上,吉林、浙江、湖南、河南、贵州、甘肃、宁夏提出5.5%左右,福建的目标为5% - 5.5%,河北、辽宁、江苏、山东为5%以上,天津、黑龙江、广西、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地区为5%左右,青海则提出4.5%左右。
此图为31省份2025年GDP预期增长目标,由澎湃新闻制图。
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之际,各地也确定了2025年的一系列重点任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这凸显了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应地,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扩内需”在各地2025年经济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面,四川将加大力度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实施“消费+”行动,推动“农商文旅体教康”融合发展;挖掘新兴消费,加速发展演艺赛事、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网络微短剧等新业态;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建设成都市内免税店;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上海举办了“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国际光影节、国际精品消费月、上海旅游节等大型促消费活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了2025年,上海将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广东表示,要全方位扩大内需,精准有效地释放消费投资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把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支持范围,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激发餐饮住宿消费活力,推动更多老字号与新消费品牌跨界联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推动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健康发展,打造“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等。
浙江提出,提振和扩大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推动入境游加快复苏,优化实施口岸签证、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等措施,全面提升境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便利度。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等。
此外,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在各地2025年的重点工作中也被频繁提及。
上海提出,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速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上海将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深化张江高新区、“大零号湾”等创新载体建设,发展高质量孵化器,重点培育硬科技企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东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浙江提出,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工作。推动以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完善“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415X”集群规上制造业企业营收突破9.5万亿元,新增“雄鹰”企业2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本文总结了全国31个省份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情况,其中20个省份目标在5%以上。同时阐述了各地在扩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体现了各地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增长目标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