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的7.9级地震展开,讲述了中国多支救援队伍迅速奔赴灾区进行救援,介绍了中国卫星数据在救援中的优势及过往支持国外救援的先例,还提及了地震后灾民安置、灾区恢复工作的要点,以及救援工作中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
在3月28日这一天,远在异国的缅甸中部地区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一场7.9级的强烈地震突如其来。尽管灾害发生在遥远的他国土地上,但对于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我们而言,那种痛苦与恐惧并不陌生,我们感同身受。通过互联网,我们时刻关注着缅甸的灾情动态和救援进展,为灾区人民默默祈祷。
仅仅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9日,中国的救援力量便迅速集结并出发。中国救援队、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深圳公益救援队、中国蓝天救援队等众多专业救援组织挺进灾区。他们带着专业的救援设备和满腔的热忱,为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切实且有力的帮助。
3月29日,中国救援队顺利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才扬记录下了这一充满希望的时刻。
Q
你提到协助国内科学家发布卫星数据,为什么需要我国的卫星数据呢?
我国的卫星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卫星类别全面,数量众多,这使得我国卫星在缅甸地震这种应急响应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例如,我国的高分系列卫星能够提供精度在分米甚至厘米级别的数据,如此高精度的数据可以让救援人员清晰地了解灾区的建筑损毁情况、地形地貌变化等。风云卫星则可以提供气象灾害的相关数据,为救援工作提前做好气象预警,保障救援行动的安全。北斗卫星还能为搜救工作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让救援人员能够快速找到被困人员的位置。此外,搭载了多光谱传感器的卫星可针对不同灾害类别和地物类型提供相应数据,为救援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2023年,我国卫星监测到的利比亚洪涝灾区夜间灯光影像。
Q
用我国的卫星数据支持国外救援工作,有先例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2019年3月,伊朗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当时,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动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吉林一号等7颗高分辨率卫星。这些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了全面观测,并及时提供了灾前灾后的遥感数据。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当时国际上第一个针对此事件的数据应急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救援中的积极担当和强大实力。
地震给缅甸中部曼德勒地区的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无家可归,急需避难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注着这一情况。
而避难所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周全考虑诸多方面。灾民中有孩子,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需要设置临时学校;同时,灾民中还有孕妇、病人等特殊群体,也得为他们准备相对应的医疗护理服务。
2025年1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的震后消杀工作,这也提醒着我们震后恢复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灾害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暂时安顿好灾民后,人道主义行动还需要着手恢复受损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让灾区能够重新运转起来。在灾情稳定之后,给灾区提供现金援助、给灾民提供就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生活,也是人道主义行动的长期任务。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大国,在多年与各种灾难的斗争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行动经验。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缅甸的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助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Q
地震已经发生了3天,这几天你的工作内容会有所不同吗?
灾难面前,紧急灾情多变,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都会有所不同。
灾害发生当天晚上,缅甸政府呼吁国际人道援助,我国迅速反应,派出多个救援队伍奔赴缅甸。
灾害发生第二天,我所在的组织主要开展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密切跟踪实时国际灾害协调平台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同步给正在作业的我国救援队伍,同时在平台上登记我们队伍的行动内容,确保信息的及时对齐和共享;二是通过互联网、缅甸当地华人社群、社会组织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整合震区人道主义需求信息,深入了解当地民众的实际需求,为我国救援力量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建议。
接下来,在获取到震后卫星影像后,我们会快速投入灾情分析评估的工作中,为后续的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Q
听起来你参与过不少国际救援活动,那这次对缅甸的救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当然有,这次救援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缅甸的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震中周边更是近期冲突事件的高发地区。本来就有大量流离失所的人口,地震之后情况变得更加混乱。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武装冲突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救援难度。武装团体占领区交错分布,导致救援信息和物资都难以顺利流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冲突损毁或停运,使得国际救援力量很难进入灾区;救援用的粮食、医疗物资等,可能被武装团体封锁或利用;救援人员还需要在多个武装力量之间保持中立,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安全,顺利开展救援工作。
本文详细讲述了缅甸地震后中国多支救援队伍迅速前往支援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卫星数据在救援中的优势及过往国际救援先例,阐述了地震后灾区安置、恢复工作的要点,也指出了此次救援面临的安全挑战。体现了中国在国际救援中的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同时也反映出救援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