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发力碳汇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张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多举措促“两山”转化

本文聚焦甘肃省张掖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详细介绍了当地造林碳汇项目情况,以及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开发交易、绿色金融、“零碳”应用场景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还展示了生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日前,甘肃省张掖市迎来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成果——首个造林碳汇CCER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进行公示。这一项目意义非凡,预计在长达40年的计入期内,每年能够产生1.36万吨的碳减排量。经过40年的积累,累计碳减排量将达到54.3万吨。而这些碳减排量所带来的碳汇收益,预计将超过上亿元。这不仅是张掖市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其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有力见证。

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张进军介绍道:“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了35万亩造林碳汇以及400万亩草原碳汇项目的开发交易,并且实现了7450万元的净收益。”近年来,张掖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起“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旨在努力破解生态产品长期以来面临的“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难题,从而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据了解,张掖市将开发交易视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在“建平台、扩容量、促交易”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依托黑河水电西部碳汇公司,建立了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该平台的一期工程已经上线农村产权、水权、碳普惠等板块,并且逐步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也列入交易范围,不断丰富交易内容。另一方面,在实施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生态项目时,融入碳汇思维,形成了“碳汇 + 国家储备林 + 草原生态治理”等“碳汇 + N”的林草生态建设模式。通过这种多渠道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林草的固碳能力。

为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张掖市设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其中,首期1.7亿元的基金已经实现挂牌首发,重点支持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张掖市还创新了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发放了“GEP质押 + 信用担保”“GEP生态价值贷”等贷款,总额达到380万元。2024年,第一笔200万元的水权质押贷款也在民乐县水投公司成功落地。

此外,张掖市还积极创新“零碳”应用场景,目前已经成功创建了7家“碳中和”主体。国网张掖供电公司数字化通信部工作人员辛亚峰介绍说:“我们运用零碳园区智慧管控平台,通过架设分布式光伏和购买绿电这两种方式,将办公生产活动所产生的2559吨碳排放量全部抵消,并且每年能够节约17.43万度电。”通过打造“零碳大厦”“零碳仓库”“零碳供电所”为一体的低碳体系,该公司办公楼已经连续两年获得“碳中和大楼”证书,还建成并认证了甘肃省首座“零碳仓库”。

在一系列积极举措的推动下,2024年,张掖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3%,这一比例高于全省10.4个百分点,较2019年更是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张掖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绿色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详细介绍了张掖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从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的建立,再到开发交易平台的搭建、绿色金融的创新以及“零碳”应用场景的打造,张掖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2024年生态产业占比的显著提升,也充分证明了其绿色发展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49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