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中关村论坛期间京港科技成果转化的热点探讨,重点介绍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阐述了双方合作对内地企业出海的助力,以及在具身智能方向取得的成果。
在3月29日持续进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上,一场关于京港科技合作的热烈讨论正在展开。来自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中关村门头沟园以及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他山科技”)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京港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国际化资源、搭建跨境合作平台以及推动内地科技企业扬帆出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立志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增值人”。参与讨论的人士指出,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备深厚的基础研究底蕴和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而香港则是连接国际创新资源的关键窗口。两地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生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深化合作,无疑为科创企业营造了肥沃的成长土壤。北京和香港目标一致且优势互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有望产生“1 + 1>2”的显著成效。
其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有望成为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典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详细阐述了香港的独特优势,并表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科技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法律咨询、国际标准认证等一站式服务。通过整合国际化资源,搭建跨境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内地技术与全球市场。
陈祖恒强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不仅仅要做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更要成为超级“增值人”。当内地企业来到香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内地企业增值,然后助力其出海。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尤其是在机器人硬件架构和智能控制系统开发方面。随着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服务机器人有望在老人院看护、夜间巡视、房间清扫、家庭巡护、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陈祖恒满怀期待地表示:“我预期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会与中关村的企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经验能够帮助他山科技将其技术和相关产品更好地应用于香港和内地市场,助力其积累经验并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为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实现更多京港科技创新联动,促进京港产业国际化发展。
据悉,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于4月11日成立“出海服务中心”,进一步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科技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法律咨询、国际标准认证等一站式服务,整合国际化资源,搭建跨境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内地技术与全球市场。
对于内地科创企业来说,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为出海提供了有力抓手。作为从事国内尖端触觉感知技术的硬科技公司,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在出海时面临着一些难题。他山科技CEO马扬表示,内地企业出海面临国外供应链市场不完备的问题。例如在机器人领域,在内地,像他山科技这样的企业只需为客户提供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解决或设计方案,而无需生产完整的机器人。但在海外市场,客户更多需要的是完整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在上下游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我们提供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围绕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研发具体的产品,让技术出海有了抓手。”马扬说道,“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跟生产力局展开了4个具身智能方向项目的紧密合作,未来还会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
记者了解到,他山科技作为首批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科研合作意向协议的中关村科创企业之一,于2024年9月加入“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积极推动智能型机器人技术产业化。目前,他山科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具身智能方向上已取得显著成果。其中,自主研发的数模混合AI触感专用芯片及触觉感知算法,成功攻克了触觉多维感知信号同时解析的全球技术难题,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双方已展开多个关于具身智能方向的紧密合作,未来还将有更多项目在香港落地。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上京港科技合作展开,介绍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助力内地企业出海的目标与举措,以及他山科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解决出海难题并取得具身智能方向成果。京港科技合作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出海及产业国际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