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以来,上海三家脑机接口企业取得的突破,深入探讨了上海为何能涌现这些头部企业,详细介绍了上海市科委脑机接口项目经理团队助力企业成长、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的具体举措,包括推动关键部件国产化、规划产业集聚区以及以产品为导向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展现了上海脑机接口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广阔前景。
自去年11月起直至如今,上海的三家脑机接口企业在该领域接连实现重大突破。博睿康精心研发的脑机接口产品NEO成功植入一位瘫痪病人的大脑,使得这位病人恢复了部分生活能力,如今他能够完成抓握杯子喝水等日常动作,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便利。脑虎科技所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在植入患者颅内后,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意念对话”,还能实现“脑控”智能设备,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开启了新的篇章。阶梯医疗则宣布完成3.5亿元B轮融资,并积极启动国内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长期埋植前瞻性临床试验,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脑机接口作为一项通过神经工程手段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养、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重要赛道。那么,在这条激烈竞争的赛道上,为何三家国内头部企业都出现在上海呢?原来,依托项目经理团队的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记者跟随上海市科委脑机接口项目经理团队,对博睿康、阶梯医疗两家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探寻他们如何助力企业成长,并开展全产业链布局。
推动芯片等关键部件国产化
博睿康的创始团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采用半侵入式技术路线,将硬币大小的植入体巧妙地放置在颅骨外、头皮下,同时把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放置在颅骨下、硬脑膜外,这样的设计有效规避了感染风险。目前,公司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临床试验,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争取让NEO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脑机接口产品。
阶梯医疗由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团队创立,该企业对标马斯克创立的神经连接公司,选择了侵入式技术路线,其研发成果已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型检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调研这两家企业时,市科委脑机接口项目经理王卓曜向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且深入的问题。比如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有哪些,人才团队建设进展如何,供应链建设情况怎么样,以及下一步临床研究、产品落地的优先考虑是什么等。
在培育未来产业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团队高度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布局,致力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围绕脑机接口的神经电极、脑电采集芯片、医疗级植入电池等一个个关键部件,他们与企业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博睿康产品总监王昱婧表示:“我们希望国产芯片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拥有低功耗、高带宽的通信能力,能够支持多通道的实时信号解码。为了实现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芯片还需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阶梯医疗创始人李雪也指出,进口芯片虽然性能良好,但功耗比较大,因此希望国产芯片能有效降低功耗。
令人欣喜的是,上海一家企业结合这些需求,已经成功研发出脑电采集芯片。目前,这款产品正在博睿康、阶梯医疗以及外省市企业进行测试,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此外,经项目经理牵线,博睿康还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制冷系统研究团队积极接洽,有望将电卡薄膜制冷系统应用于脑电采集芯片,进一步提升芯片的散热性能。
规划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
规划上海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是项目经理团队调研的另一个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产业集聚区的选址,以及要引入哪些企业和机构等问题。为此,他们认真听取了两家头部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李雪和王昱婧都建议,在临床资源集聚的区域建设产业集聚区,这样的选址有利于企业与医院紧密合作,顺利开展植入患者大脑的临床试验。同时,医疗器械检验研究机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也非常重要,可以在集聚区内设置服务窗口,方便企业开展产品型检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工作。
在她们看来,脑机接口处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点,是一个融合了神经生物学、材料学、软件算法等多学科的领域。因此,在建设集聚区时,可充分考虑脑机接口产业的这个特点,引入一批相关产业和学科领域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营造繁荣的创新生态。
经过深入调研,项目经理团队正在制订上海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规划草案。未来,这个集聚区有望成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热土,催生未来产业的“核爆点”。
以产品为导向支持企业发展
做了半年多项目经理后,王卓曜对上海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了深刻的感触。他表示:“过去,科技部门强调技术创新,以技术视角管理项目。而项目经理制度要求我们兼具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以产品为导向,开展全链条布局和动态敏捷管理,管理上更加个性化、精细化。”
据介绍,三家脑机接口企业承担的专项都设立了“里程碑”管理节点。第一阶段要研发出产品原型,通过医疗器械型检,并完成3 - 5例患者的临床试验;第二阶段要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30 - 50例患者;第三阶段要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启动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流程。项目绩效考核与“里程碑”管理紧密挂钩。
可以看出,这些专项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研发出获批上市的脑机接口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项目经理团队全力以赴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提供科研、临床、审评审批、风险资本等各种资源。
“项目经理是我们的强大后盾,让我们可以大胆地往前冲,尽早把产品做出来。”王昱婧动情地说。
以产品为导向,项目经理团队组建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将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等机构的专家纳入其中,邀请他们一同参与项目评审,并为承担项目的企业提供资源支持。
在产品迭代方面,三家企业都有令人期待的在研项目。博睿康正在研发第二代NEO,该产品拥有64通道,有望让瘫痪病人恢复写字等精细动作能力。脑虎科技在开发无线高通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产品,即将开展针对渐冻症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重建临床试验。阶梯医疗计划在今年底将256通道产品推向临床,让瘫痪病人能够“脑控”机械臂、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复杂设备。
根据上海未来产业布局,到2027年前,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有望完成医疗器械型检和临床试验,帮助失语、瘫痪等患者恢复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同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将持续扩大应用范围,初步形成脑机接口产业的创新生态。
本文围绕上海三家脑机接口企业的突破展开,详细阐述了上海市科委脑机接口项目经理团队在推动关键部件国产化、规划产业集聚区以及以产品为导向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展现了上海脑机接口产业在完善的培育机制下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有望在技术和应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