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AI Agent产品Manus的爆火展开,详细介绍了其背后运营公司蝴蝶效应的融资情况、国内关联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阐述了Manus爆火后引发的争议以及公司的回应,还提及了Manus与阿里通义千问的战略合作。
近期,AI Agent产品Manus的突然爆火,使得其背后的运营公司备受瞩目,公司估值也随之出现了暴涨。据相关报道显示,运营这款热门产品的初创公司——蝴蝶效应,目前正积极与美国风投机构等潜在投资者展开新一轮融资的洽谈工作。此轮融资,蝴蝶效应的目标估值至少为5亿美元,与此前的估值相比,增长幅度约达五倍之多。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家主要团队位于北京的公司,在近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部分美国投资者进行了深入的接洽。本轮融资的规模预计可能达到数千万美元。此外,还有知情人士爆料,蝴蝶效应在去年底就已经以约1亿美元的估值(包含所筹资金在内)成功完成了一轮融资。
蝴蝶效应在国内的关联企业——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在公司成立之初,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均为肖弘。到了2023年3月10日,该公司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由冯琼花接任。两个月后的时间里,薛凤英成为了公司的新进股东,同时公司的注册资本也从100万元增加至125.133万元。同年7月,蝴蝶效应在武汉设立了分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本月初,Manus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一夜爆火。在官方展示的演示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AI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面。它能够高效地完成简历筛选、房产遴选、股票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任务,高度自动化的结果输出过程非常流畅,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AI技术的强大魅力。
然而,伴随着Manus的爆火,争议也随之而来。Manus被质疑采用了“饥饿营销 + 套壳炒作”的手段。由于Manus采用邀请内测的限制方式,导致很多用户无法体验到该产品。而其使用邀请码更是一度被炒至5万元的高价,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针对这些质疑,Manus合伙人张涛随后做出了回应。他明确表示,公司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也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在内测期间,由于系统容量有限,公司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并会逐步有序地释放邀请,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在套壳争议方面,Manus创始人季逸超在社交平台透露,Manus产品使用了不同的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Qwen)的微调模型。这一消息为产品的技术来源提供了明确的解释。
3月11日,Manus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共同致力于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Manus方面表示,目前两家的技术团队已经展开了紧密的协作,目标是为中国用户打造更具创造力的通用智能体产品。
AI Agent产品Manus爆火后,其背后运营公司蝴蝶效应的融资情况、国内关联企业的发展,以及Manus引发的争议和公司回应,还提到了与阿里通义千问的合作。Manus的爆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争议,未来其与阿里的合作能否推动产品进一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