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江苏民营经济,以苏州吴中区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为例,展现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与蓬勃发展态势,同时介绍了政府为推动初创科技企业成长所采取的创新举措。
江苏,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占据全省企业总数的约98%。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里,92%以上同样是民营企业。这两组数据充分彰显了江苏深耕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所蕴藏的巨大创新动能。
总台记者杨光来到了苏州吴中区的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他将带领我们走进机器人生产一线,亲身感受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大家介绍政府所推出的创新举措。
总台记者 杨光:此刻,我正身处苏州吴中区一家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在我身旁,是正在进行调试的人形机器人。它们的身高和我差不多,个个如同身高1米75的“大帅哥”。
在户外,还有两个机器人正在为下个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
我所在的这家企业是一家民营科技初创企业,它在去年1月份才刚刚成立,然而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工程师告诉我,不仅眼前这几个机器人,今年企业将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预计年产量能够达到400台。
今年春节过后,已经有小批量的机器人进入了龙头企业,开启了“学习和工作”的模式。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多年积累的一些供应链资源也向这家机器人企业开放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与龙头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这些初创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例如,由当地工信部门组织的小型供需对接会。对接会的一方是有机器人需求的生产型企业,另一方则是机器人企业的代表。双方在这里进行对接,有需求的一方提出需求,机器人企业一方则给出解决方案。像这样的对接会,今年在这里已经是第三场了。我还留意到一个变化,在前两场对接会中,不仅有工信部门的组织,还有民政部门带领的养老企业需求端以及文旅部门带领的文旅场景需求端参与。甚至,当地的招商部门还会带着尚未落地的企业一同参与其中。
今年,苏州还计划建成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利用多方科技创新资源,结合全市主导产业需求,打造一个涵盖研发创新、场景测试、产业孵化等多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机器人产业作为切入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吴中区一家民营机器人生产企业的发展情况,展示了江苏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同时,详细阐述了政府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推动资源共享等创新举措,以及计划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为初创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