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硬科技投资风向: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揭秘六大热门赛道 具身智能等六大赛道受青睐,上海科创基金引领硬科技投资潮流

本文围绕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在上海市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活动长宁专场上的发言展开,介绍了上海科创基金的情况,分析了硬科技投资的时代背景,阐述了杨斌看好的六大科技赛道,并提及投资策略的变化和硬科技投资的要点。

在2025年3月27日举办的“一月一链”上海市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活动长宁专场上,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透露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投资数据:“我们已经投资了以穹彻智能为代表的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将近20家,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同时,他明确表示今年十分看好具身智能等六大科技赛道。

上海科创基金有着独特的背景和重要的战略定位。它是上海国际集团在2017年依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牵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其战略定位涵盖了资本桥头堡、创新助推器、招引前哨站以及行业领航员这四大核心功能。

截至目前,上海科创基金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已投资超过100只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组合项目约250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有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3家,已上市企业15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超过70家。

杨斌坚定地认为:“当前时间点是硬科技投资的黄金时代。”从政策导向方面来看,从2016年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2022年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2024年三中全会决定,再加上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十五五”规划也将延续和深化这一主旋律。

2025年硬科技投资风向: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揭秘六大热门赛道 具身智能等六大赛道受青睐,上海科创基金引领硬科技投资潮流

从资本角度而言,“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已经成为一二级市场的共识。”杨斌指出,过去两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各类支持创投产业和市场的政策,对资本市场给予了高度关注。从技术突破的角度来看,今年春节过后,以DeepSeek和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亮相为标志,预示着产业升级浪潮和新增长点正在不断涌现。“我们国家不仅在破解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还在未来科技和前沿赛道上逐渐展现出引领姿态。”

当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近期,高盛维持对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超配评级,瑞银也再次维持超配中国的判断;3月26日,摩根士丹利再次上调对中国股票的目标价。德意志银行在其近期报告中称,2025年全球投资界将重新认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杨斌表示:“政策、资本和技术的三重共振,将为中国硬科技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具体来说,他认为今年的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六大科技赛道,这些赛道存在系统性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其一为AI应用。AI对产业的影响将从工具赋能升级到生产力革命,或者从效率优化迈向价值创造。推理成本下降和模型可靠性的提升,将推动AI Agent、AI辅助诊断等行业解决方案的快速落地。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将达29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68%。

其二是具身智能领域。中国产业链具有全球领先的规模化配套优势、制造成本优势、海量数据优势以及大规模应用场景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助推“弯道超车”。杨斌认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正在向通用化转型突破,应用场景也从工业制造向生活服务领域拓展。

其三是半导体产业。为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我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2014年9月26日设立的国家大基金一期,募资1387.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过5000亿元;2019年10月22日设立的大基金二期,注册资金为2041.5亿元;2024年5月成立的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为3440亿元。杨斌表示:“国家大基金正在向更深层次的区域拓展,我们判断,部分领域的卡脖子情况将有所缓解,光计算芯片、纳米压印等前沿赛道有望在全球取得领先地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近日在2025国际半导体展开幕式上表示,2025年预计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在2030年将达万亿美元。他指出,在AI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也将不断增长。其中,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投资在持续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占比将达到31%。

另外三个赛道分别是自动驾驶、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新能源领域,杨斌指出,固态电池、氢能、新型储能和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备受关注。其中,固态电池的迅猛发展源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受到技术迭代规律的推动,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我国多家车企明确提出了固态电池的概念。“业内普遍预测,2026年到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期。”2021年,上海科创基金领投投资清陶能源。去年,清陶能源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在上汽智己L6车型上实现量产,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快充12分钟,可续航400公里。

杨斌还指出,现有的投资策略和评估维度正面临优化升级,市场上头部投资机构的重点正从过去的切片式单一维度升级到对企业生态优势的判断。例如在技术维度上,投资机构不仅要关注领先性,更要看交叉领域的创新和多场景的适配;在产业生态上,更加关注产业链融合度,或与链主的链接性;在市场生态上,更加关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出海能力。

他强调,硬科技投资需要技术信仰和产业耐心。硬科技企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的平均周期为12年,能够存活的公司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7%。杨斌说,在颠覆性创新窗口期,非共识往往意味着超额收益。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历史,90%的颠覆性技术诞生的时候,被主流评价体系判定为玩具级产品。“当前,量子计划、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仍然存在许多非共识领域,历史的剧本有可能重演,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底线思考和深度研究驱动,凭借对共识技术的超越性理解以及对非共识技术的前瞻性判断,持续跟踪。”

本文以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的发言为核心,介绍了上海科创基金的情况,分析了硬科技投资所处的政策、资本和技术的三重有利环境,详细阐述了AI应用、具身智能、半导体等六大科技赛道的投资潜力。同时,指出投资策略需优化升级,强调硬科技投资要有技术信仰和产业耐心,关注非共识领域的潜在收益。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295.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