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介绍了在该年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相关情况,包括成果领域、遴选过程,还阐述了多位院士、专家对这些成果的权威解读,以及部分成果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在3月27日这一天,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当天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年会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而到了下午,多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这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进行了权威且深入的解读。
此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广泛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多个重要的科学领域。入选的成果分别是:“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 - 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介绍称,“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该活动的目的在于宣传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同时促进公众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
本次活动的遴选过程十分严谨。近14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精心遴选出31项成果,随后邀请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最后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才最终确定了入选名单。
3月27日下午,作为平行论坛之一,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如期举行。众多院士、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对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展开了权威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现场对“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于算力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已经发展60多年的摩尔定理的增长速度。所以,探索全新的智能计算范式已经迫在眉睫。
郑庆华表示,“智能光计算是以光子作为计算载体,利用光的受控传播实现新的计算范式,具有速度快、功耗低等显著特色。”清华大学方璐、戴琼海团队研制的太极系列芯片实现了大规模神经网络的高效推理与训练。相较于国际先进GPU(依赖7nm先进光刻制程),系统级能效提升了2个数量级,且仅需百纳米级制程工艺。这有望解决电子芯片痛点问题,以全新的计算范式破除人工智能算力困局,以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边际成本,为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复杂智能系统的高速高能效计算探索新路径。
此外,在生命健康领域,CAR - T细胞疗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异体CAR - 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这一科学议题也成功入选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苏冰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如何缓解和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CAR - T细胞疗法带来了新希望。但是传统自体CAR - T细胞疗法存在个性化生产周期长、费用高等局限,其广泛应用比较受限。而异体CAR - T细胞疗法可以对广泛使用CAR - T细胞疗法和降低治疗费用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这是未来CAR - T细胞疗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介绍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多个科学领域的成果。阐述了遴选活动的背景、过程,还通过院士专家的解读,让我们了解到部分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发展趋势,如光计算芯片对人工智能算力困局的破解以及异体CAR - T细胞疗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的前景,展现了我国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