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自贸试验区,围绕其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介绍了商务部将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制度型开放试验,专家指出其应深化规则对接、扩大压力测试范围、探索新兴领域,还阐述了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方向和案例。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乃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并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在不久前召开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接下来,商务部会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推动相关领域开放试点项目落地,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
受访专家认为,为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自贸试验区应当深化规则对接,扩大压力测试范围,深入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同时,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大力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从而为扩大高水平开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方案。
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磊在接受相关采访时提到:“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他指出,若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首先要深化规则对接,扩大压力测试范围。
在李磊看来,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尤其是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要率先实现突破。此外,自贸试验区还应在国有企业改革、劳动者权益保护等规则方面加大压力测试。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能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李磊还举例说明:“不仅如此,自贸试验区还应在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加大开放力度,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监管机制。比如通过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通过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刘灿雷副研究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作用在于试验新制度与政策,通过灵活的监管和创新性的政策引导,推动更深层次的开放。”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当前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业开放、金融创新等领域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自贸试验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高强度、全方位的制度压力测试,检验创新政策在不同经济情境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在全国推广提供可行的制度经验和风险防范措施。
刘灿雷还提到,为了更好地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自贸试验区应在传统贸易和投资开放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积极借鉴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突破单一领域的政策试验,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竞争中立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综合性制度创新。“与此同时,还应强化压力测试与可复制推广机制,确保试点经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2024年8月,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鼓励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同年11月,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据悉,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过去10余年,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更多是在“铺面”,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进行全产业链分析,聚焦差异化探索,这也是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方向。
李磊表示:“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应重点聚焦三个方向。”其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应明确自身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协同合作,形成适应地方发展实际的产业生态体系。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依托金融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浙江自贸试验区则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带动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可依托农业或资源禀赋,像陕西自贸试验区可发展现代农业全链条合作模式。
其二,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整合资源,推进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比如通过“人工智能 +”行动和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其三,强化区域协同与开放联动。李磊认为,有关部门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上海洋山港通过区港一体化政策,辐射长三角区域通关便利化;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可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构建跨境产业链。此外,自贸试验区应加强与经开区、综保区的政策联动,形成“点—线—面”协同效应。
本文围绕自贸试验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展开,商务部将推动其提质增效和制度型开放试验。专家提出要深化规则对接、扩大压力测试、探索新兴领域来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同时要结合地方资源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为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开放和经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