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以来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介绍了其发行规模的大幅增长,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发行表现,还阐述了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的低谷原因,同时详细说明了近期政策对绿色金融市场的支持及带来的影响。
在当下,政策持续发力且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自2025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如同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蓬勃态势。
据证券时报记者进行的统计,以发行起始日作为统计标准,今年以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已然超过了1600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较,增长幅度达到了54.45%,这样的增长速度着实令人瞩目。
东方金诚针对此情况发表观点,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在支持绿色产业以及项目建设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也将持续贡献力量。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2025年绿色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旋律。在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这双轮的驱动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将不断增强“进”的动能,并且有望在“一带一路”等多个领域推陈出新,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增
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实现了显著的跃升。
证券时报记者依据Wind数据进行统计,以发行起始日为准,截至3月20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达到了1604.9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1039.16亿元,相比之下,增长了54.45%。
作为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表现得尤为亮眼。2月26日,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这一举措创造了国内绿色金融债单期发行的最大纪录。
据了解,农业银行此次债券募集的资金,将严格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要求,全部用于绿色产业项目的信贷投放。农业银行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金融战略,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同时,会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绿色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品牌的影响力。
除了农业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也在今年2月分别发行了50亿元、100亿元绿色金融债,为绿色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债券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例如,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3年期绿色金融债,发行利率仅为1.85%,发行规模达到了500亿元;发行的5年期绿色金融债,发行利率为1.88%,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不仅银行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表现出色,非银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3月21日,从光大金融租赁公司传来消息,3月17日,该公司发行的30亿元绿色金融债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下称卢交所)和卢森堡绿色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该债券是卢交所挂牌的首只境内非银金融机构绿色债券,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光大金融租赁公司表示,将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深耕绿色金融战略。积极创新绿色租赁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或商业模式向低排放转型,同时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回顾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经历了一波“小低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2024年度中国绿色债券指数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共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814.33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发行规模有所回落。
中诚信绿金分析认为,自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多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规范,提升了金融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绿色债券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债筹集绿色资金,2022年和2023年发行规模均突破八千亿元大关,国内绿色债券发行热度达到顶峰。然而进入2024年,绿色债券逐步迈入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银行业绿色资金进入投放和消化周期,超大额绿色金融债发行减少,导致发行规模较前两年有显著回落。
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在绿色金融规模不断壮大的进程中,政策的引领与支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同时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使其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将有效提升,国际合作交流也将深入推进。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将明显提升。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后,财政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未来财政部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此,兴业证券点评指出,《框架》的出台,不仅成为财政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的基石,也为我国后续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提供了清晰的指引。这将吸引国际资金支持国内绿色低碳发展,预示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中国绿色主权债券的发行也将为中资企业在境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起到高质量示范作用。此外,中国绿色主权债券还可为国内企业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合理定价提供参考,充分体现国内企业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情况,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发行表现及低利率优势,回顾了2024年发行低谷的原因。同时阐述了多项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支持,这些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为绿色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绿色债券市场有望在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