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 - 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展开,分析了利润变化情况、不同行业的表现以及“两新”政策的效果,同时探讨了2025年工业利润的走势及面临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于周四公布了一则重要数据,在今年1 - 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同比下降了0.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降幅相较于去年全年已经收窄了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在新闻稿中对这一数据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从总体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经有所改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当下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严峻,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基于此,在下一阶段,需要全方位地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以此来促进工业企业效益能够稳定恢复。
统计局还指出,在众多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的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增的良好态势。在1 - 2月份,由于生产情况较好,装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8.1%,这一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利润更是从2024年全年同比下降0.2%转变为增长5.4%,有力地拉动了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为规上工业利润的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内部,“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统计局特别提到,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分别增长了88.8%、26.7%。
另外,“两新”政策的效果继续显现。统计局表示,在1 - 2月份,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的带动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0%、5.9%。像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的利润更是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9.3%、14.1%、10.6%。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不断被创新出来,这带动了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行业的效益向好。例如,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7%;在电子、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5.5%、19.9%、19.2%。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相关采访时对界面新闻表示,他认为2025年工业利润有望由负转正,不过恢复的力度可能仍然偏弱。
他进一步分析称,在2022 - 2024年这连续3年的时间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均为负。较低的基数效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2025年工业利润增速的回升。
不过,他同时也提到了一些不利因素。2025年PPI降幅有望继续收窄,但是PPI(工业品出厂价格)负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而且改善的力度可能有限,价格因素对工业利润的支撑仍然较为温和。此外,受出口放缓压力加大、基数偏高等因素的拖累,预计2025年工业生产会稳中略降,这对利润的支撑作用也会减弱。另外,民营企业、房地产企业的信心恢复情况还有待观察,再加上外部特朗普关税2.0等不利冲击的增加,企业盈利修复仍然面临着挑战和波折,对于其修复高度不宜高估。
本文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 - 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展现了工业企业利润有所改善的情况,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两新”政策也带动了相关行业效益向好。但同时也指出2025年工业利润虽有望转正,但恢复或仍偏弱,面临着价格、生产、企业信心及外部冲击等多方面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