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背景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提出的四项聚焦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建议,包括人形机器人、低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保险、低空经济四大领域的相关情况。
在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成为众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2025年3月5日,全国两会盛大开幕。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向两会提交了四项聚焦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建议,这些建议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低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保险以及低空经济这四个重要领域展开。在人形机器人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分级,以加速其商业化普及和规模化增长。2025年春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登台表演扭秧歌,它们精彩的表演惊艳了全国观众,并且迅速在各地走红。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不少突破。然而,由于技术创新扩散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所研发的机器人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何小鹏认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借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将其划分为从“完全由人控制”的L1级到“完全自主智能”的L5级这五个智能等级,并且把“具身智能和训练监督”的L3级定义为能够量产、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初级阶段。他还建议,行业通过市场推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培育,释放需求潜力。针对目前智能化程度高、AI能力强并且具有较高端价值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从而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普及和规模化增长。在低速无人驾驶领域,推动限定场景无人驾驶先行开放,实现智能驾驶“混行”软着陆。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5.7%。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停车场等低速环境成为自动驾驶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在汽车行业中,许多车企正在研发能够满足低速L4级别自动驾驶并且可以量产的新一代汽车。何小鹏觉得,在低速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是停车场景下,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条件。他建议,在整车硬软件条件具备,并且云端能够进行安全监管的情况下,允许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低速泊车和低速取车的能力评估和试运营。通过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先行开放,让社会公众有一个适应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混行的软着陆。通过审核备案和批量推送的探索,不断优化相关标准,积累管理经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产品的商业化落地,逐步实现从低速到高速、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在智能驾驶保险方面,完善智能驾驶责任认定,加快智能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如今,道路上行驶的很多车辆都配备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但是由于驾驶主体从“人”向“机器”转变,这让不少车主不太放心。其根源在于适配的保险产品存在空白,责任认定模糊等问题。何小鹏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事故责任认定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工作,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在事故责任中的划分原则,制定具体的事故责任认定边界与统一标准,避免责任认定的模糊与争议。同时,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适配产品。在低空经济方面,面向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结合产生的“飞行汽车”产品,小鹏汽车、沃飞长空、长安汽车等企业都已经在布局。不过,由于eVTOL航空器在设计和技术上具有独特性,与传统航空器存在显著差异,现有的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无法满足其要求。何小鹏因此建议,加快构建eVTOL航空器驾驶员资质认证管理体系。例如,民航局应尽快开展相关研究,补充完善现有驾驶员管理相关的规章和程序,为航空器的安全、顺利运行做好前期准备。
本文总结了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何小鹏提出的四项智能化技术应用建议,涵盖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低速无人驾驶推广、智能驾驶保险完善以及低空经济相关的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构建等内容,这些建议反映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各前沿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发展的方向和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