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经济”崛起,文旅产业借香出圈

本文聚焦“嗅觉+文旅”这一新兴模式,以杭州西溪湿地花朝节为切入点,介绍了多地在这方面的初步尝试,如故宫的嗅觉文创、上海朱泾镇的芳香产业发展,同时探讨了气味电影院遇冷的原因,并提出了将气味与文化IP结合、提炼在地文化嗅觉符号以及注重环保安全等让“嗅觉+文旅”走得更远的建议。

“春香融雪藏新碧,晓气乘风醒万梢”。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杭州西溪湿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从绿堤、烟水渔庄等地放眼望去,超20万盆、40余种花卉竞相绽放,五彩斑斓的花朵形成了一片绚丽的花海。那阵阵扑鼻的花香,宛如无形的使者,吸引了一大批寻“香”而来的游客。

如今,放眼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地方进行了“嗅觉+文旅”的初步尝试。通过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游客,推动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探索。

“花香经济”正当时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这几天在西溪湿地拍照的游客明显增多。在那片金黄的油菜花田,记者遇到了正在开心拍照的赵女士一家。

作为花卉爱好者,宋女士对香味有着极为细腻的感受。她兴奋地说:“油菜花的香味不像玫瑰那样浓郁甜腻,走在油菜花田里,就仿佛被大自然温柔地拥抱着。那自然清新的味道,能让人瞬间忘记城市的喧嚣与烦恼。所以我们特意从萧山区驱车赶来,就是为了感受这份独特的花香。”

“花香经济”崛起,文旅产业借香出圈

中国湿地博物馆内可以闻到气味的展览 中国湿地博物馆供图

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数字嗅觉更是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12月,故宫上线了“无障碍”文创空间,“甪端”香炉里飘出了多种迷人的香气,有三希堂的檀香、御花园的花香、慈宁宫的菊花香……游客们可以用全新的嗅觉视角来读取故宫的记忆,真正实现了闻香识故宫。

本月初,上海市朱泾镇“芳香小镇”举行了“香聚朱泾·春晓未来”2025年芳香产业启幕发布会。小镇首款原创香气系列香水“晓春”正式亮相,这标志着这个特色小镇从基础设施建设的1.0版正式向产业链深度拓展的2.0版跨越。

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借“香”出圈,打造爆款IP。他们计划联动全域景区,打造“芳香主题农文旅动线”,系统构建从原料种植、花海观光,到设计生产、芳香体验等全产业闭环,从而打开农文旅融合的新场景。

一缕幽香如何飘得更远?

提到看电影,IMAX、3D、4D等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但你是否听说过根据电影情节散发不同味道的气味电影院呢?

据了解,观众在观看气味电影时需要佩戴一种特殊的仪器。在观影过程中,仪器会根据影片中的物体和场景释放相应的气味,让观众能够跟随着角色,实时地闻到他所感受到的味道,大大提高了观影体验。此前,气味电影院曾收获了一阵热度。

然而,随着观影人次逐渐增多,负面评价也随之而来。有观众评价说“有些鸡肋”“体验感不佳”“看完了电影感觉身体不太舒服,不会再选择”……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取得较好的观影体验,气味电影中佩戴的仪器离呼吸道比较近,释放的气体经呼吸道被大剂量吸入。而且气味释放仪器内有十几种气味剂,在短期的较大剂量的多次刺激下,对于其中的某种或多种气味剂,观影人可能出现过敏或身体不适现象。因此,气味电影院大面积推广起来存在难度,现如今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

“嗅觉+文旅”不能简单停留在表面,将气味与文化IP结合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可以挖掘非遗技艺、传统饮食等地域特色文化。例如,新疆巴州就通过“美食留客策略”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成功“引客进州”。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取菜品香气形成“嗅觉菜单”,增强游客的记忆点。

提炼在地文化嗅觉符号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提取茶园清香、古镇烟火气等地域标志性气味,形成可传播的“嗅觉名片”。此前,河南品牌“久闻中原”就立足本地,开发出了以仰韶遗址出土彩陶上的玫瑰花瓣纹为创意灵感的玫瑰香薰、以洛阳为灵感的“一香倾城”牡丹香氛和以郑州为灵感的“初闻绿城”月季香氛,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此外,在气味香型的选择上也要注意环保和安全,减少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契合生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让一缕幽香飘得更远。

本文通过介绍杭州西溪湿地花朝节以及多地“嗅觉+文旅”的尝试,展现了“花香经济”的兴起。同时分析了气味电影院遇冷的原因,并提出将气味与文化IP结合、提炼在地文化嗅觉符号和注重环保安全等措施,以推动“嗅觉+文旅”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让这缕幽香在文旅产业中飘得更远。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822.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