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因2023年一次出差机会亲临敦煌莫高窟,被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化所震撼。随后结识了敦煌研究院的马英杰博士,经过一年多筹备,决定共同开启关于佛学、人生的研习之旅。文中介绍了马英杰博士的个人情况,还详细说明了工作坊的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开放工作坊的特点。
在2023年,一次机缘巧合的出差行程,让我有幸亲身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当我踏入这片艺术的殿堂,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这里有着八百余座洞窟,宛如一个个神秘的时空胶囊,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五万平方米的壁画,色彩斑斓,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两千余尊神采奕奕的彩塑,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活过来;还有六万余种珍贵的文献,那是历史的宝藏,等待着后人去发掘。
在这些艺术瑰宝中,有涅槃寂静的佛陀,他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给人以宁静和安详;有普渡众生的菩萨,慈悲的面容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关怀;有虔诚修行的僧人,专注的神情展现出对信仰的执着;还有神态威严的护法天王,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当然,还有那辗转轮回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人间的百态。这些形象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古代艺术的魅力。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惊叹于莫高窟外在的美,那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无疑是辜负了这座文化宝藏。要想真正深刻地了解莫高窟,我们就需要去探寻支持它历经千年依然延绵至今的精神脉络。佛学,其实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生命艺术,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是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和实践去感受的。
也正是在这次莫高窟之行中,我结识了敦煌研究院的马英杰博士。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经过了反复的商议和精心的筹备,最终决定共同开启这次意义非凡的研习之旅,这是一次关于佛学、关于人生的深度探索。
马英杰
马英杰来自西安,目前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敦煌《金刚经》《法华经》解经文献、禅宗思想以及敦煌禅宗文献等。他的学术经历颇为独特,曾经是一名理科生,在硕士阶段毅然决然地弃理从文。在北大求学期间,他经历了生活的变故,而《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对“无念”“无相”“无住”清净本心的阐释,让他深受启发,从此便专注于佛教研究。
工作坊内容
「READING」
9次直播研习课:马英杰博士将以莫高窟的壁画、造像等艺术形式为切入点,带领大家在深入认识莫高窟的同时,研习其背后蕴含的佛学思想,研读经典的佛学著作,探寻如何运用佛学理论来改善自我。如果9次课没有讲完相关内容,还会进行加更。
不定期加更交流会:工作坊还会邀请学者、画师、法师等不同领域的嘉宾,与大家进行交流互动,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
实修体验:参与者将有机会进行造像临摹、写经临摹以及执念考古等实修活动。同时,要建立自己的内心观察日志,记录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在工作坊结束时,每位参与者都要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成果。
时间安排
「READING」
2025年4月15日(周二)正式开讲。
此后每周二晚 20:00 - 22:00 进行直播。
关于开放工作坊
「READING」
我们将此次活动坊定义为开放工作坊,即在保证学习秩序的前提下,以更低的门槛,邀请对佛学和莫高窟文化感兴趣的群体广泛加入。这也是马英杰博士无功利地分享佛学知识的初心所在。
在老师完成授课的同时,会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开放嘉宾交流活动,带领大家进行实修体验。整个工作坊的组织更加自由灵活,工作坊的交流、功课及作业环节,学员可以自觉自愿地完成。
本文围绕作者因出差邂逅敦煌莫高窟展开,介绍了莫高窟丰富的艺术文化和背后的精神内涵。结识马英杰博士后,筹备并开启了关于佛学和人生的研习之旅。文中详细介绍了马英杰博士的背景、工作坊的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开放工作坊的特点,旨在以低门槛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佛学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