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交换生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学校通过让学生与当地家庭建立联结来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文章介绍了这种跨国家庭联结的重要性,学校未来的计划,以及对于接待家庭的建议,最后以国际学生安娜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和对文化分享的看法,展现了文化交流带来的理解与友谊。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一位名叫安娜的国际学生。
开放与包容,让世界“零距离”
“课堂学习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与创新副校长张毓隆(Alain Chong)教授坦率地指出。在他看来,众多国际交换生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不只想作为匆匆的访客,浮光掠影地了解中国,而是希望能全方位融入这片土地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文化就像一座巨大而深邃的宝库,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仅仅依靠校园里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张毓隆教授进一步解释道:“通过与当地家庭共度时光,学生们可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真正深入地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张毓隆教授特别强调,这种跨国家庭间的可持续联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国际学生获得一段独特的个人经历,更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成为“文化传播大使”。他举例说明:“这种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畴,它能够促进更大范围的理解与合作。就像安娜提到中国家庭强大的凝聚力,这能让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温暖与力量。”
展望未来,学校有着明确的计划,希望能让更多的国际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本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学校打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入更多丰富的元素,比如一起烹饪当地美食,体验中国家庭独特的饮食文化;安排周末短途旅行,让学生们领略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对于那些有意接待国际学生的家庭,余捷给出了朴实却又深刻的建议:“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妨从一顿饭、一次聊天开始。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习惯,只有尊重这些差异,才能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共鸣。”
“我非常喜欢中国,现在也在努力学习中文。希望将来能继续保持与这里的联系。”安娜真诚地表达着自己对中国的热爱。她还说:“文化不是用来比较的,是用来分享的。”当意大利的俏皮话在中国家庭的客厅里欢快地响起,与中国的绕口令相互碰撞;当江南软糯的年糕和地中海香甜的潘妮托尼(Panettone)蛋糕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文化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边界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融,取而代之的是理解与友谊的种子,在彼此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围绕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学生与中国家庭的联结展开,阐述了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和意义。学校的计划和接待家庭的建议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而国际学生安娜对中国的喜爱和对文化分享的观点,更是彰显了文化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友谊。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