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展开,介绍了其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包括废弃农膜回收、快递网点“无废化”试点、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填埋场里被深埋多年的垃圾、食堂剩菜回收桶中的剩饭,还有那些没电的废电池,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废物,若将它们置于另一个循环体系中,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宝贵的资源。“无废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引领着城市迈向另一种更高的发展境界。
3月26日,渝北区生态环境局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通过创建8个市级智能工厂、61个数字化车间,以及实施29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全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到2025年,渝北区将持续在农业、生活、建筑和再生资源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致力于构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
废弃农膜回收——让农田“轻装上阵”
今年春耕时节,在渝北区的广袤农田里,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回顾去年,渝北区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的职责;狠抓督促检查,确保回收工作不走过场;规范网点管理,保证回收工作有序进行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前农膜用完就随意扔在地里,既影响土壤环境,又不美观。现在大家都主动把农膜送到回收点,还能换点小礼品,何乐而不为呢!”渝北区大湾镇的农民张大爷笑着说道。
今年,渝北区将进一步细化农膜回收任务,明确每个阶段、每个区域的具体目标。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废弃农膜及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工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通过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渝北区将2025年农膜及肥料包装物回收任务详细分解至各涉农镇街,让每个镇街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目前,全区已经建成了标准化回收网点,采用“定期+不定期”的巡查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回收网点规范运营。同时,同步建立农膜使用台账,对农膜的使用和回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城乡同步推进快递网点“无废化”试点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双龙湖街道龙顺街社区。为了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垃圾分类VR体验区。“这种方式太直观了,一下子就能分清楚垃圾如何分类,比传统的宣传方式好多了。”参与完体验活动的社区居民陈婆婆兴奋地表示。
2025年,渝北区将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专业宣讲队伍强化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在城市推行常态化执法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在农村巩固示范村建设成效,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同步推进快递网点“无废化”试点,鼓励快递企业采用环保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回收利用率。
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让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让这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了渝北区努力探索的方向。
今年,渝北区将继续加快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基地项目建设,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基地的处理能力和水平。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强化执法打击,对违规倾倒、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通过“三位一体”用地盘活模式,加快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基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测,确保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在监管之下。重点加强装修垃圾转运审批,完善从产生到处置的台账管理,解决前端分拣与后端利用难题,让建筑垃圾真正实现资源化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让“旧物”焕发新生
在渝北区的街头巷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随处可见。2024年,渝北区在22个镇街初步形成了由849家网点、71家打包中心组成的点面结合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回收量较去年同比增长15%。“以前家里的旧电器、旧衣服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堆在家里占地方,扔了又觉得可惜。现在有了回收网点,方便多了,还能换点钱。”家住双凤桥街道安康路社区的居民李女士满意地说。
2025年,渝北区将继续拓展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为二手商品提供更多的流通渠道。鼓励企业采取“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扩大二手商品的交易范围。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加强对平台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废旧物质回收网络,提高回收效率和质量。
“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逐步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表示。
本文介绍了渝北区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通过在废弃农膜回收、快递网点“无废化”试点、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再生资源回收等多个领域发力,渝北区提高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并计划在2025年持续推进相关工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