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一次性用品展开,结合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日用品问题,详细介绍了市场上常见一次性用品存在的“玄机”,包括一次性柔巾“绵”与“棉”的区别,以及一次性容器使用的禁忌等内容,旨在让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一次性用品,避免使用误区。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那些本应干净卫生的一次性日用品,诸如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一次性内裤,还有被翻新的卫生巾、纸尿裤等,纷纷被曝光于大众视野。目前,涉案的生产企业已经接受了监管部门的调查。这一消息让众多消费者既感到意外,又无比气愤。大家原本以为,选择一次性用品就是选择了干净和卫生,谁能想到,这些看似安全的产品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之多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央视已经曝光的这些案例之外,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用品还存在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玄机”。有些产品涉嫌通过文字游戏来误导消费者,而有些产品则需要特别注意使用方式,否则就会增加安全隐患。
一次性柔巾“绵”“棉”有区别
近年来,一次性洗脸巾、一次性浴巾在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不少营销号都大力宣传,传统毛巾由于清洁不及时,很容易滋生细菌。相比之下,一次性使用的洗脸巾、浴巾等就不存在这样的隐患。而且,单片一次性柔巾的价格不到1元,如此实惠的价格,使得用来洗脸或洗澡的一次性柔巾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新选择。
然而,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一次性柔巾中,产品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叫“绵柔巾”,有的叫“棉柔巾”。这两种柔巾摸上去手感差不多,可它们真的一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专业人士解释说,“绵柔”和“棉柔”都不是规范的纤维名称,而是商品名称。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纤维成分上。当我们翻看绵柔巾的成分表时,会发现其主要纤维是以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为代表的化学纤维;而在棉柔巾的成分表中,以棉为代表的天然纤维必须占大部分,甚至还有部分产品标注为“100%棉”“全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品标注为“植物纤维”,并不等于“全天然”,更不等于“全棉”。植物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仍然属于化学纤维的范畴。
同样是湿巾,不同的产品用途也有所不同,有的不能用于消毒,有的则可以;有的能用来擦嘴,有的却不能擦(图源:部分产品介绍)。
此外,不论何种湿巾,一旦开封,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如果保存不当,湿润的环境会为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滋生条件。被污染的湿巾不仅无法起到清洁作用,反而会带来卫生问题。所以,消费者在选购大包装的一次性湿巾时,一定要注意保存环境,并及时使用。
一次性容器,使用有禁忌
另一个容易因使用误区而产生安全风险的,是各种一次性容器,像饮料瓶、餐盒、预包装食品使用的塑料盒等。
符合国家标准的饮料瓶、外卖盒、预包装食品塑料盒等本身是安全的,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它们必须用来盛装对应的产品。例如,常见的矿泉水瓶、饮料瓶一般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这种材质用来装水、饮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盛装其他液体,就可能会因为液体性质的变化而产生风险。
比如,用PET瓶盛放醋,由于醋的pH值比水、一般饮料等都低,可能会导致PET瓶析出有害物质。再如,PET不耐高温,盛装过热的食品会使瓶子变形,还会迁移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然而在生活中,有些消费者会用PET瓶分装食用油,并将其放在炉灶周围。高温环境会急剧加剧饮料瓶中有害物质的迁移与扩散。
与饮料瓶类似的还有各种一次性餐盒、预包装食品盒等。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它们都是安全的。但由于材质不同,如果重复使用,就存在一些禁忌:有的不能盛放酸、碱性较强的食物;有的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还有的不适用于洗碗机等。
我们可以通过容器上带有数字的三角形标志来辨别不同材质的塑料容器。比如,三角形中是“1”,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包装瓶,通常不用于直接接触食品;“5”代表PP(聚丙烯),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塑料材质;“6”代表PS(聚苯乙烯),常见于一次性塑料杯、快餐盒等,耐热性差,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也不宜盛装过热食物和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塑料容器上通常都有材质标志。
很多消费者觉得,要搞清楚这些数字并不容易。其实,想要避免使用风险,不一定要记住这些数字,只要记住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容器就可以了。因为一次性容器的材质选择是根据盛装食品的特点和保质期来确定的,重复使用或移作他用,都可能增加风险。如果消费者想要环保,可以将它们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让它们进入正常的回收利用环节。
本文结合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日用品问题,深入剖析了市场上常见一次性用品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一次性柔巾“绵”与“棉”在纤维成分上的区别,以及一次性容器使用时的各种禁忌。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时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产品信息,正确使用一次性容器,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倡导消费者在环保的前提下,合理处理一次性用品。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