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拉孜县地震受灾群众在安置点迎接新年的景象,包括志愿者写春联送祝福、群众拿到春联后的喜悦、政府发放新年爱心礼包、群众在安置点的生活状态以及新年的筹备等,展现出受灾群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新年的期待,安置点充满着温暖和希望的氛围。
新华社拉萨1月28日电(记者边巴次仁、陈尚才、卢丹阳)在拉孜县曲下镇吉如村安置点,有一块位于板房中间的空地,那里聚集了众多的人,现场十分热闹。
只见几名志愿者正于铺开的大红色春联纸上书写着新春祝福,而桌子的前方围满了前来观看并且领取春联的群众。那一张张“福”字以及写着“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等字样的春联被递到受灾群众的手中。
1月26日,吉如村安置点群众在张贴春联。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74岁的村民占堆在拿到春联之后,满脸笑容地走回自己的板房。板房之中,燃着的炉子让屋内暖意洋洋。屋子的一侧摆放着几张藏式木床,另一侧则放置着柜子,柜子上面摆放着新年必备的“切玛”和一些小家电。
在日喀则,每到新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切玛”,就是把糌粑和大麦分别装在两边,再在上面插上彩色谷穗等东西,这寓意着五谷丰登。
占堆老人说道:“从帐篷搬到板房之后,心情变得舒畅了,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过年要用的羊头、羊肉,也给孙子买了零食,今年‘古突’夜我们还打算炸油饼呢。”话刚说完,占堆老人就喊来老伴一起张贴春联,并且挂上红灯笼。
藏历11月29日,是日喀则农家新年的“古突”夜。“古突”是一种面疙瘩粥,里面会加入萝卜、人参果、奶渣和肉等九种食材。
27日上午,查务乡加嘎村村民旦多领到了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发放给受灾群众的新年爱心礼包,里面有一袋糌粑以及牛肉、茶叶、红糖、人参果、青稞酒等物品。
旦多表示:“以前这些东西都得去县城里买,今年都有政府发放。”
1月27日,加嘎村安置点受灾群众在领取新年大礼包。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此次地震中,加嘎村常住的44户284人里有3人受了轻伤,幸运的是没有人遇难。不过全村43间房屋损毁严重,其中有42间都需要推倒重建。1月14日,受灾群众搬入了建好的43间板房里。
板房中间的人工草坪上,几个小男孩正在欢快地踢足球,女孩们则开心地玩起跳绳。
拉孜县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文艺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新年期间,部分受灾村居的文艺队将会在安置点表演节目,从而丰富群众新年期间的文化生活。
拉孜县政协驻加嘎村工作队队长邓海涛说:“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过好这个特别的年。”
天色逐渐暗下来,安置点板房里的灯一盏盏亮起,灯光映射着红灯笼,到处都充满了温暖、希望以及浓浓的年味儿。
本文通过对拉孜县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描写,展现了地震受灾群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志愿者送春联、群众拿到春联后的温馨场景,到政府发放爱心礼包,再到群众积极筹备新年,还有安置点孩子们玩耍、文艺队将表演节目等内容,都体现出即使遭受地震灾害,这里的群众依然对新年充满期待,安置点充满着希望和温暖的气息。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