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博物馆内外形神似奥特曼的汉代陶俑走红网络的情况,还列举了馆内其他“撞脸”的文物,如神似“一只耳”的宋代灰陶长髯俑等,最后阐述了博物馆为让文物“活”起来所采取的创新模式。
这里展示的每一件文物都仿佛是历史的使者,带着岁月的故事向我们走来。
文物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每一次的发现都是对历史的一次新解读。
这些古老的物件,在时光的长河中沉淀,等待着被我们重新认识。
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每一件文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①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陶俑,那独特的外形竟神似奥特曼,仿佛跨越了时空,带着神秘的气息来到我们面前。
②1996年的迪迦奥特曼形象深入人心,而这汉代陶俑与之的神似,更是增添了一份奇妙的色彩。
③东汉灰陶俑被网友戏称“扎心了老陶”,它那独特的姿态引发了大家丰富的联想。
④宋代灰陶长髯俑让人联想到《黑猫警长》中的“一只耳”,这有趣的“撞脸”现象让人忍俊不禁。
⑤东汉红陶持盾武士俑像个“被迫上岗的人”,其神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南充市博物馆内一件外形神似奥特曼的陶俑火爆全网!3月2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微公号也对这个网红陶俑进行了推介。网友们在评论区热情留言,有人称:“我又相信光了!”昨日,记者从南充市博物馆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日益火热,传统文化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打卡博物馆成为了旅游的热门选择。该博物馆自2024年2月试运行以来,目前已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
“汉代奥特曼”穿越时空而来
这件神似奥特曼的陶俑陈列在南充市博物馆二楼的嘉陵长歌展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游客前往市博物馆,就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件独特的陶俑。
记者在现场看到,网红陶俑位于干栏式陶房上层房屋的一侧角落。它表情生动,头部造型非常特别。游客王艳一边对着网红陶俑拍照,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这个‘汉代奥特曼’脑袋尖尖的,眼睛大大的,手臂还微微翘起,外形确实很像动漫角色奥特曼。”
在网上,网友们纷纷调侃这件陶俑为“汉代奥特曼”。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文物为汉代陶俑,放置在干栏式陶房模型内,距今已经2000多年历史。
据介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同时,干栏式建筑还具备防震、防潮等功能,在汉代的西南地区被广泛使用。
“汉代奥特曼”走红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调侃。有人称:“原来汉朝的人也相信光。”还有人说:“迪迦奥特曼是3000万年前的,所以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奥特曼’很合理!”更有甚者,翻出了近年来文物“撞脸”的照片,像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似游戏《愤怒的小鸟》绿猪的陶猪,还有“长得像隔壁兄弟”的兵马俑等。
市博物馆里还有“撞脸”文物
目前,南充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400余件(套)。馆内还有不少“撞脸”的文物,吸引了很多游客专门前往打卡。
1999年出土于顺庆区栖乐陵园的宋代灰陶长髯俑,被网友们戏称为“一只耳”,如今陈列在南充市博物馆内。该文物面相颇似老鼠,且头盔上又少了一只耳翅,让人看一眼就联想到了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反派“一只耳”。
1986年,在阆中市原沙溪乡崖墓出土的东汉红陶持盾武士俑,也是南充市博物馆的“撞脸”文物之一。有游客曾发文称:“感觉它像是个被迫上岗的人。”
此外,“扎心了老陶”陶俑是东汉时期的灰陶俑,目前也陈列在南充市博物馆内。陶俑的面目已经风化,但他的整体动作却引起了网友的联想。只见灰陶俑半仰着头,右手紧贴胸部,感觉像极了手持利器扎心的举动,所以有些网友称其为“扎心了老陶”。
除了陶俑外,市博物馆还有一幅清代的画也颇受人们喜欢。该画作名为“王宫午墨龙图”,作者王宫午是河南祥符(今开封)人,1868年,任重庆府巴县知县,1874年,任叙州府富顺知县。后来,他还担任过成都府灌县知县、重庆府江津知县、眉州府彭山知县和成都府华阳知县等,最终逝于华阳任上。这幅墨龙图是典型的水墨画,但画中龙的“八字眼”怎么看怎么像个“囧”字,于是,有网友称其为“囧龙”。
创新模式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撞脸”文物的走红,只是南充市博物馆文化传播浪潮中涌起的一朵浪花。为了让博物馆更具吸引力,该馆不断推出新的模式,将市民请进来,让文物“活”起来。
3月25日,该馆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再次发出邀请,希望有兴趣的市民报名,于3月30日一起体验非遗“锡雕”的制作。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举办一些活动,顺应当时的节日。同时,我们还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邀请,让有兴趣的市民前来市博物馆,一起进行不同的文化体验。”
据了解,市博物馆自2024年5月正式开馆以来,每逢传统节日,都会在馆内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为市民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不到一年时间,该馆就已经举行了近百场与市民的互动体验活动,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本文介绍了南充市博物馆内神似奥特曼的汉代陶俑走红网络的情况,还列举了馆内其他“撞脸”文物,如神似“一只耳”的宋代灰陶长髯俑等。同时,阐述了博物馆为让文物“活”起来所采取的创新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市民参与,获得了市民的好评,展现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和推广方面的积极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