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碧兴物联的董事长何愿平,深入探讨了他作为跨界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丰富经历,包括陪跑多家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策略、技术创新理念以及对AI在环保和农业领域应用的见解等内容。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孕育了众多跨界创业者。他们的创业之路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横跨多个行业,甚至推动着多家公司成功上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碧兴物联的董事长何愿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本是金融数学专业出身的精算师,却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了横跨ICT、环保等多个领域的“跨界创业者”。日前,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的专访时,何愿平坦诚地表示,上市并非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强调,每家企业都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这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何愿平在创业和投资领域可谓是经验丰富。他透露,在过去的25年里,他成功陪伴5家公司上市。除了“跨界创业者”这一响亮的标签外,“跨界投资者”也成为了他的另一张名片。作为精算师出身的他,在跨界投资、并购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他客观地指出,中国的并购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不能将并购视为发展的“主菜”,而应把它当作辅助主业发展的“凉菜”。他进一步解释道,技术驱动的并购更应注重团队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资本运作。
为了降低并购风险,何愿平提出了独特的“先恋爱后结婚”的并购策略。也就是说,企业在正式并购之前,应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与目标公司建立深度的联系,全面评估双方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如果合作顺利,再考虑进行并购;若发现无法融合,则应及时止损。
在谈到企业并购的动因时,何愿平强调,并购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取核心竞争力或拓展市场。但同时,他也提醒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必须谨慎对待。
2023年8月,在何愿平的带领下,碧兴物联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碧兴物联始终坚持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构建了从感知层硬件到大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其业务广泛覆盖数字生态环境、数字水利水务、数字农业及数字城市安全等关键领域,为上千个国家级重点项目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对于当前处于风口浪尖的AI和机器人等赛道,何愿平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AI技术具有强大的赋能能力,可以为千行百业带来变革,传统产业都将面临通过AI进行转型的问题。然而,他也指出,当前机器人行业虽然看似火热,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工业市场,真正愿意为此买单的主体还未完全出现。”
在何愿平看来,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菜”。在碧兴物联的发展过程中,他积极将AI技术与环保、农业等传统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打造行业应用的垂直模型。
何愿平回顾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他从1997年至2000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攻读金融数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了一名精算师。2000年7月回国后,他担任北大方正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从此开启了长达25年的跨界投资和创业之路。
何愿平认为,投资应聚焦于自己熟悉的领域。“20多年前,我就开始涉足ICT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数字化工作基础。对于AI,我坚信信息产业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快的行业。”
在谈及25年来参与和陪伴5家上市公司运作的经历时,何愿平总结出了三个共同点:首先,每家企业都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其次,技术必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他坚定地表示:“以创新引领发展,务实地做好技术,才能把企业做好,我还在努力之中。”
何愿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往返于北京和深圳两地。他感慨地说:“北京和深圳的空气、水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环保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他表示,“AI+环保”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坚持。“我们公司为有污染的企业提供排水、排气的监测设备,实现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
在他看来,“AI+环保”不仅仅是收集数据、监测污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AI技术,实现污染溯源的预测功能,从而减少地球能源的消耗。
在农业领域,碧兴物联正利用农业应用数据库和智能传感器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何愿平希望通过农业数据库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和控制成本。他坚信:“中国农业迫切需要一场数字农业革命,而AI技术就是最好的新农具。”
展望未来,何愿平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策略,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圳这片“创新+智造”的沃土上,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本文围绕碧兴物联董事长何愿平展开,介绍了他25年跨界投资和创业的经历,包括陪跑5家公司上市、独特的并购策略、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对AI在环保和农业领域应用的看法等。何愿平强调企业要有自主核心技术,坚持长期主义,未来公司将加大创新力度,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