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联合科考:6个蜘蛛抱蛋属新种带来生物多样性研究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与越南科学院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科考中发现6个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介绍了新种的来源地、发现过程,还阐述了蜘蛛抱蛋属植物的特点以及此次发现的重要意义。

在南宁,一则关于植物界的新消息引起了关注。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人员与越南科学院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科考过程中,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6个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上发表。

此次新发现的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来源颇为广泛。其中有4个新种来自中国,分别在广西的靖西市、德保县、东兴市以及贵州的安龙县被发现,它们被命名为齿瓣蜘蛛抱蛋、深裂蜘蛛抱蛋、东兴蜘蛛抱蛋、安龙蜘蛛抱蛋。另外2个新种则来自越南的巴贝国家公园,名为长苞蜘蛛抱蛋和北干蜘蛛抱蛋。

原来,早在2019年,广西植物多样性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就联合越南科研人员开展了中越岩溶生境植物多样性调查。在两国的土地上,他们采集了多种蜘蛛抱蛋属植物。之后经过多年的追踪调查,科研人员不仅对这些植物进行栽培让其开花,还进行了细致的形态解剖观察,同时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标本,经过如此严谨的流程,最终确认了这6个新种。

蜘蛛抱蛋属植物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种类丰富多样,种间分化强烈,特别是花部形态构造差异悬殊,这也使得它成为近年世界物种多样性增长最快的类群之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林春蕊介绍,蜘蛛抱蛋属是亚洲特有的属,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方特有性。目前已知蜘蛛抱蛋属有240余种,而广西是国内分布种类最多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蜘蛛抱蛋属不仅在植物学研究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还是单子叶植物中属内种间花部结构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同时,在园林绿化、观赏花卉培育以及药用经济等领域,蜘蛛抱蛋属植物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林春蕊表示,“此次发现为进一步揭示中越边境地区为该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提供了佐证,也为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些新种的发现对促进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中越科研团队发现6个蜘蛛抱蛋属新种展开,介绍了新种的来源、发现过程、蜘蛛抱蛋属植物的特点及此次发现的意义,凸显了这一科研成果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植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977.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