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攻坚促就业,教育部“双千”计划为 2025 届高校毕业生护航,2025 届高校毕业生春季就业攻坚开启,“双千”计划成亮点

本文围绕教育部组织开展的 2025 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展开,详细介绍了行动的主题、时间、目标,重点阐述了“双千”计划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行动的其他重点任务。

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春季开学后推动就业工作的关键攻坚时期,加速推进 2025 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程,教育部近期正式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开展 2025 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以下简称为“行动”)。

此次行动以“聚力拓岗优服务 春季攻坚促就业”为主题,将于 3 月至 4 月期间全面开展。其主要目标在于深入挖掘和开拓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活动的步伐,优化并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精准地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主动积极地求职,从而大力推动就业工作的进程,为促进 2025 届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行动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教育部将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该计划聚焦于人才市场的迫切需求,致力于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同时,指导各地高校与企业携手合作,开设 1000 个微专业和 1000 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更新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据了解,“双千”计划是针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领域对人才的急需情况,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面向本科、高职(专科)中高年级的学生开设。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双千”计划以促进就业为核心目标,立足于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配。通过该计划,帮助学生弥补知识和技能结构上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能够迅速提升就业能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这三类。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开设多种类型的“微专业”,并且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的微专业。这些微专业具有“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显著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学习 3 - 10 门专业课程群,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基本素质提升类、专业技能训练类、人工智能应用类、实习实践类。高校要优先动员 2025 届毕业生参与这些课程的学习,并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证明,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尽早确定就业去向。

该负责人还表示,高校是实施“双千”计划的责任主体。高校需要建立更为灵活的学习制度,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证明等采集查询机制,广泛汇聚各类培训资源,开发一系列相关课程。

下一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将分别开设专门的区域,在年内分批发布 1000 个“微专业”和 1000 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同时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此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自主开发培训资源,支持高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加强协同合作,深化校企对接,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和实习实践活动。

除了“双千”计划,行动还针对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加快组织春季招聘、深化高校“访企拓岗”行动、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挖掘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办好职业规划大赛、精准做好困难帮扶等事项部署了重点任务。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开展的 2025 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重点阐述了“双千”计划的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还提及了行动的其他重点任务,旨在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56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