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光线传媒斥资购置新办公楼一事展开,结合《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奇迹,深入分析了光线传媒的业绩曲线、商业模式,探讨了其打造“中国神话”IP宇宙面临的挑战,以及与长视频合作实现转型的可能性和挑战,最后强调了王长田决策对光线传媒和中国文化IP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挣了钱就得买房。这一情节在很多人心中扎根,企业也不例外。风头正盛的光线传媒发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公告,宣布将斥资12.2亿元购置新办公楼。这一重大投资决策瞬间成为焦点,而这背后,自然与近期大热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的强劲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吒2》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成为新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它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票房机器,不断刷新着中国影史甚至全球票房榜的各种纪录。目前,其150亿的票房更是让光线传媒今年早早就完成了全年的营业业绩,这一成绩堪称惊人。
图源:灯塔专业版
然而,在《哪吒2》的“奇迹”表现背后,光线传媒的业绩曲线却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2022年,光线传媒遭遇了7亿的巨亏,仿佛陷入了黑暗的深渊;2023年,业绩有了小幅回暖,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2024年前三季目前也有盈利入账,情况逐渐好转;而到了2025年,自然能靠《哪吒2》的“奇迹”走上巅峰。
仔细翻看光线传媒的财报,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其每年的业绩表现几乎只与能否产出票房爆款有关。这种高度依赖票房爆款的商业模式,在如今内容产业日趋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已显得脆弱且不可持续。就像一座只依靠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厦,一旦柱子倒下,整个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更重要的是,王长田希望光线传媒打造的“中国神话”IP宇宙,目前来看几乎只以动画电影为载体。但过长的生产周期客观上限制了整体世界观的构建。以两部《哪吒》为例,它们之间就间隔了6年时间,即便第三部立马开工,三部曲完结大概要超过十年时间。这就像在缓慢地搭建一座宏伟的城堡,进度之慢让人担忧。
《泰囧》剧照
回顾光线传媒的发展历程,“以小博大”模式在2015年达到了极致。当时,王长田果断砍掉年利润过亿的电视综艺业务,全力押注电影和网剧。可以说,如今《哪吒2》打破百亿纪录,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复制12年前《泰囧》的思路,只不过投入和产出最终也都放大了十倍不止。
王长田这套严格控制成本、谨慎投入却又敢于超前布局的经营策略,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从正面来看,正是这种“骆驼哲学”让光线传媒在内容产业大浪淘沙中展现出超强生命力。同时代的“民营影视五虎”,各自都遭遇了不同的困境。华谊兄弟因为“去电影化”早早下了牌桌;北京文化财务造假问题更是让总裁宋歌锒铛入狱;押注“爱国主义类型片”的博纳也遭遇瓶颈;万达电影则城头变幻大王旗。几乎只有光线传媒在王长田的微操型管理之下,依靠各种小成本青春片和动画电影坚持到了现在。
王长田2023年内部信截图
王长田表示:“它不一定会改变产品最终形态,但很可能会改变产品的生产手段。我们必须思考和行动起来,主动探索AI在电影生产的主要环节的应用。”主动的技术投入代表着光线传媒希望从“作者式小作坊”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型尝试,是对原有模式的自我革新。
或许王长田还需要带着光线传媒再大胆向前一步。毕竟他的愿景是——“成为中国做内容产业中无法轻易逾越的高峰,或是无法绕过的河流,未来重要的娱乐产品,都与光线有关。”就这个时代而言,仅仅靠电影和影院,显然是不够的。
02 创造“IP宇宙”,光靠大银幕是不够的
放眼全球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漫威为代表的IP运营模式已经证明,“院线电影+流媒体剧集”的联动更有利于实现IP内容版图的扩张。漫威通过Disney+推出《洛基》《旺达幻视》等衍生剧集,既填补了电影上映间隙的空白,又深化了角色塑造和粉丝粘性,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商业闭环。
《沙丘:姐妹会》剧照
此模式并非海外独有,被称为“产品经理导演”的陈思诚也早就开始实践这种模式。“唐探宇宙”如今也发展出了四部电影加两部剧集,今明两年还有两部剧集待上线。
王长田曾提出“中国神话IP宇宙”的宏大构想,但仅靠院线电影这一单一渠道,难以充分发挥IP潜力。尤其是作为这一世界观下由光线动画第一部全流程制作的《小倩》,在去年五一档期直接被光线传媒战略性放弃,随后贺岁档上映只有1284万票房,属实惨烈。
对光线传媒来说,想要实现从“单一内容提供商”向“IP生态运营商”的转型,当下需要的是与某一长视频建立起具有足够深度的合作模式——不论是股权投资或IP共享都值得考虑。
《哪吒2》剧照
如此既可以扩大IP影响力,又能增加非票房收入来源,同时还能持续提供足够多的内容让观众保持对这一IP宇宙的关注。对于长视频而言,平台对内容的需求几乎可以说是无限量的,但又不会受到院线档期、排片的物理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即便盈利艰难或是利润稀薄,长视频的内容成本几乎没有太多下降的空间。就目前《哪吒2》所带来的全民级热度,任何一家长视频显然都会渴望获得独占其衍生内容的机会。
再者,虚拟制作基本已经成为长视频的标配技术,同时目前也在全力投入AIGC技术。几乎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虚拟摄影棚,结合UE引擎实时渲染技术,大幅提升拍摄效率。从迪士尼的经验来看,这些技术同样适用于动画电影制作流程的优化,光线传媒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协议接入这些资源,避免重复投资的同时降低动画电影制作成本,加速“神话宇宙”IP矩阵的扩张。
甚至就连王长田曾经设想的实景乐园项目,目前也有长视频平台开始着手操作,并且不约而同地也选在了扬州。如果假定的合作能够尽快达成,被网友们心心念念的“陈塘关实景乐园”说不定也指日可待。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长田所擅长的“骆驼哲学”,正是加速降本增效的长视频所急需参考的理念之一。
当然,一旦进入到股权投资或是内容共制的深度合作,双方势必也会面临诸多挑战。毕竟如今更多追求内容自制的长视频平台已经习惯了主导内容制作的方方面面,这可能与王长田对全流程把控内内容制作的坚持产生张力;同时,光线传媒需要平衡院线与流媒体两种渠道的商业节奏,避免内容档期或发行策略冲突导致的双边损失。毕竟国内的院线档期和长视频发行常常都处在一种“薛定谔”的状态中,发行渠道增加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风险。
“百尺竿头,还有好多步”,这是《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王长田在微博的表态。对王长田而言,现在或许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适合进入长视频领域。流媒体取代电影的喧嚣已经是过去时,如今不论是长视频还是电影,共同的敌人可能更多还是短视频瓶盖和短剧内容。
《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
可以说,长视频反而成了和王长田一样追求叙事深度和极致影音体验的内容原教旨主义者。因此,光线传媒更加开放地拥抱多元化发展路径,不是对过往成功经验的否定,反而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过往野望的边界拓展。
在中国文化自信持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王长田的下一步选择不仅关乎光线传媒的商业成功,更将影响中国文化IP的全球传播路径。若能成功构建“中国神话”IP宇宙,不仅能为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更能以现代视听语言传递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商业回报与文化自信两手抓,或许才是当下中国影视行业需要的“娱乐教父”形象。
本文深入剖析了光线传媒在《哪吒2》票房奇迹背后的业绩模式、IP宇宙构建面临的挑战,以及与长视频合作转型的可能性与挑战。强调了王长田在当下应更开放地拥抱多元化发展路径,其决策不仅对光线传媒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更影响着中国文化IP的全球传播。光线传媒需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实现商业回报与文化传播的双赢。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