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雄安新区的夜校,通过讲述教师杨佳佳、学员王云腾等人在夜校的经历,展现了夜校在这座新城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夜校对于不同背景人群扎根雄安的重要意义。
当夜幕缓缓降临,温柔地笼罩着雄安新区,城市的灯火如繁星般依次点亮。在这静谧的夜色中,属于夜晚的别样生机正悄然绽放。
雄安容和兴贤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杨佳佳回忆起第一次看到夜校海报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去年第一次看到夜校海报时,我满心担忧,还以为是营销卖课的噱头,根本没敢报名。”她坦诚地说道。直到身边的同事勇敢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才放下心中的顾虑,跟着七八个同事一起组团报了名。如今,每天下班后到夜校练习瑜伽,已经成为她生活中雷打不动的日程安排。夜校的老师教学细致入微,学员们年龄相仿,大家相处融洽。每次做完运动,整个人都仿佛卸下了一整天的疲惫,变得无比松弛。
在这座承载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使命的新城里,像杨佳佳这样的“新市民”并不在少数。他们当中,有的是随疏解单位迁入雄安的专业人才,带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投身新城建设;有的是因城市建设转型需要,重新定位人生方向的本地居民;还有的是被新区发展机遇深深吸引而来的创业者,怀揣着梦想和热情在这里拼搏奋斗。当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从美好的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如何让这些不同背景的人群真正扎根于此,成为了雄安必须用心解答的重要课题。
3月19日,雄安新区青年夜校的学员们正在专注地练习合唱。看,他们投入的神情,仿佛在用心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青春乐章。(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首期夜校课程表一经发布,报名通道瞬间就被挤得水泄不通,甚至出现了学员因为抢不到课程,焦急地拨打12345热线‘求扩容’的有趣场景。”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春夜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然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楼的教室却温暖如春。20余名学员正全神贯注地端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观摩书法老师示范握笔提按的技巧。“跟着专业老师学习运笔,越练越能感受到汉字里仿佛藏着壮丽的山河气象。”夜校“全勤生”王云腾感慨地说。他从北京高校毕业后就来到了雄安,初来乍到的时候,身边缺少朋友,时常感到有些孤单。而现在,每周到夜校和同学们一起练字、唠嗑,那种温馨的氛围让他仿佛回到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社团时光。
3月14日,雄安新区职工夜校的学员们在容东康宁雄观书屋内,正兴致勃勃地制作扎染。瞧,他们手中的布料在色彩的交织中逐渐变成了一件件独特的艺术品。(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夜幕笼罩下的雄安,课堂明亮的窗户映出点点温暖的灯火。当“到夜校上课去”成为新区里新的流行语,当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深地融入城市的基因,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之城”正在书写一份温暖而动人的答卷:城市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能够达到的高度,更在于它能够托举起每个平凡人内心深处向往美好的力量。
本文围绕雄安新区的夜校展开,通过杨佳佳、王云腾等学员的故事,展现了夜校的受欢迎程度。夜校不仅丰富了“新市民”的业余生活,还为他们搭建了社交平台,有助于不同背景的人群扎根雄安,体现了雄安在打造“人民之城”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积极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