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之下,银行能否规范代销,守护银发族钱包?,新规出击,能否遏制银行代销乱象?

本文围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展开,介绍了新规对银行代销业务的规范,特别是针对老年人销售代销产品的相关规定,同时指出此前类似规定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强调新规需加强监管落实,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遏制银行代销乱象。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去银行存款,最后却稀里糊涂地买了保险?这种违规销售现象,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广大消费者,不过如今,它将被严厉禁止。

新规之下,银行能否规范代销,守护银发族钱包?,新规出击,能否遏制银行代销乱象?

▲一银行内摆放着宣传保险产品的展板。新京报记者 韩福涛 摄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从多个维度对银行代销业务规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细化。结合当下最新的行业背景,新规对银行提出了多项增量要求,涵盖了代销产品投向私募产品的准入条件、针对老年人销售代销产品的规范,以及对于不同类型产品在准入和存续期内的责任义务等诸多方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着重对向老年人销售代销产品做出了相应规范。《办法》明确规定,对于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特殊客群,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更为审慎的销售流程。要加强宣传推介和销售行为管理,并且强化风险提示。这一规定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切实有效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他们因为金融知识不足而遭受误导销售,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风险提示和规范销售流程,在保障老年人知情权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销售不规范引发的投诉和纠纷,推动相关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3·15期间,新京报刊发了调查报道《存款如何变保险:保险销售冒充银行职员,银行外泄储户信息》。报道中提到,今年2月,记者在湖北武汉进行卧底调查时发现,有银行网点违规引入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还任由他们冒充银行职工向储户推销保险。在推销过程中,销售人员故意混淆存款和保险的区别,让储户误以为自己还是在存钱。而事件的当事人大多为中老年人。

由此可见,《办法》针对老年人出台专门条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老年人是商业银行不规范代销的主要风险群体。在当今多数理财业务都搬到线上的情况下,前往银行办理存款、理财业务的往往以老年人居多。而他们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和专业知识匮乏,更容易掉入违规销售的陷阱。

此次《办法》就像给商业银行束上了一道“紧箍咒”。面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商业银行更应当强化规范各项销售行为,绝不能利用老年群体的认知特点,从事或放任违规行为。同时,《办法》再一次强调“非该行人员不得在营业网点从事产品宣传推介、销售等活动”。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代销准入的理财产品、保险等金融产品,但是代销人员必须是自身的工作人员,绝不允许其他机构的人员进到银行来进行销售推介。

然而,《办法》能否真正落实到位,依然需要更多的监管加压,从而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就像前文提到的银行放任保险销售人员在营业网点推销的情况,此前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也不乏相关规定条文,明确指出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等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商业银行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相关活动。但记者调查却发现,银行不仅“允许”,而且还彼此分享信息、利益共享,银行将客户资料交给保险员工,保险员工则拿出一部分工资作为“回扣”。这说明,相关规定早已被一些金融机构所突破,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次《办法》特地提到,商业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展代销业务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其派出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采取相关监管措施或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办法》既然明确了罚则,社会也期待着,在具体案例的处理中,相关处罚能够真正具有力度,让违规单位感到“肉痛”,从而从根本上遏制相关乱象。

事实上,一些老年人之所以轻易被骗,正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银行遵照《办法》、合规经营,守护好银发族的钱包,是银行应尽的责任。只有这样,老人们对银行的这份信任才不会被辜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从多方面规范银行代销业务,尤其针对老年人销售代销产品做出专门规定,旨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但此前类似规定执行不力,因此新规需加强监管落实,通过明确罚则等措施,遏制银行代销乱象,让银行真正履行守护老年人钱包的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134.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