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二姐”吕玉霞的故事,她从普通农妇通过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日常视频,到开始读诗创作,收获大量粉丝,同时也面临质疑,她坚持表达农民善良、勤劳等另一面的故事。
“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许多人初次知晓“沂蒙二姐”吕玉霞,便是通过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
其实,分享视频对于吕玉霞而言并非首次尝试。在过去两年多的时光里,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类视频之中。有时,她系着围裙,坐在厨房温暖的炉火前摊着煎饼,用温和的话语询问远方的游子是否思念家乡;有时,她戴着草帽,悠然地坐在桃树下,手中握着三个通红的桃子,对着镜头缓缓道出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又或者,她坐在案板前,一边熟练地包着饺子,一边轻声念叨着自己心中的幸福;还有时候,她脸上淌着汗珠,穿着一双白色拖鞋,从地里挑起重重的两担红薯,边走边俏皮地发问:我的红薯已经装筐,您的烤炉是否准备妥当?
吕玉霞从十几岁起就怀揣着写作的梦想。那时,初中毕业的她不愿像父母那样日复一日地挖地瓜、掰玉米棒子,满心欢喜地进入了家附近的纺织厂。她原本憧憬着在工厂里能穿得漂漂亮亮,下班后能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玩耍。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工作的八个小时里,她要在车间里手脚不停地忙碌,上第一个班时就累得哭了出来。
“这和我理想中的生活相差太远了,而且上班时还不能和小伙伴交流。”在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吕玉霞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首首古诗,“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这样,一首接一首的古诗被她背得滚瓜烂熟。
起初,吕玉霞的视频内容几乎全是一家人的生活日常。直到2024年3月,她第一次对着镜头读出了写在笔记本上的诗:“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命运的转折点就此到来,视频开始“起飞”了。短短一个星期,她的粉丝就增加了20多万。
有一次,吕玉霞出门参加诗会,耽误了几天农活。回来后的第二天一早,她就套上棉衣,扛起锄头,直奔村后的桃园,姐姐也赶来帮忙。她们一起起垄、施肥,因为再过几天,就该种红薯了。干完活后,吕玉霞的拍摄工作也结束了。她并不着急回家,而是盘腿坐在桃树下,开始专心地剪辑视频。“我自己拍视频,自己剪辑,自己加字幕。”在田地里拍摄的视频总会有风声,但现在的吕玉霞已经不再为此烦恼,“我学会人声分离了”。
总是满脸笑意的吕玉霞收获了各地网友最质朴的善意。“粉丝们让我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写得不好也不嫌弃。”当她把某个字读错时,热情的粉丝会在评论区里标注好拼音和声调。不少年轻人喜欢她新发的诗,还会在评论区留言:阿姨您别写了,再写就该进课文了。
当然,吕玉霞也会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农民一滴汗摔八瓣,哪有你说得那么轻松?年头忙到年尾,农活一件接着一件,哪来那么多诗情画意?对此,吕玉霞有着自己的看法。“农民的苦还用写吗?我的脸,我的手,我的脚,我身边的老乡,所有的家乡四季都代表了农人的不容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翻开评论,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仔细回复,“我想表达的是农民的另一面,就是我们的善良,勤劳,勇敢,笃定”。
“沂蒙二姐”吕玉霞从普通农妇成长为网络诗博主的历程。她在过去两年多分享生活日常视频,后因读诗创作而走红,收获大量粉丝与善意,也遭遇质疑。但她坚持通过创作表达农民善良、勤劳等美好的一面,展现了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梦想、坚持自我表达的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