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俊君:打开中国体育媒体世界之门的先驱者溘然长逝 送别严俊君:一代体育名记的光辉岁月就此定格

《足球》报创刊人严俊君于3月14日早晨病逝的消息,介绍了他的生平经历、创办《足球》报的过程以及他在体育新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时还展示了各界人士对他的悼念和评价。

3月14日清晨,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86岁的严俊君与世长辞。当天下午,这一消息迅速在中国体媒界扩散开来,网络上瞬间涌现出大量饱含深情的回忆与悼念文字。中国足协官方微博也发布了悼念消息,表达对这位体育界传奇人物的敬意与哀思。

刚刚退休的广州日报原编委、文体部主任陈伟胜对严俊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当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老严创办《足球》报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敏于行,讷于言,慧于心’的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广阔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中国体育媒体和体育新闻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严俊君简介

严俊君曾担任广州日报原体育部主任、新闻研究所所长,以及《足球》报原总编辑。他在1979年成功创办了《足球》报,并且先后4次采访世界杯、3次采访奥运会,开创了中国体育记者连续、多次采访这两大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先河。他还是世界杯决赛新闻发布会上第一个提问的中国记者,也是第一个前往欧锦赛现场采访的中国足球记者。他荣获了“中国足球新闻奖特别贡献奖”“中国体育记者金奖”“广州日报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严俊君:打开中国体育媒体世界之门的先驱者溘然长逝 送别严俊君:一代体育名记的光辉岁月就此定格

85岁的严俊君 王晓云摄

1939年,严俊君出生在海南万宁。自小他就怀揣着闯荡大世界的梦想。严俊君身体素质极佳,尤其擅长撑杆跳,凭借这一特长,他被特招进入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1963年,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并入广州体育学院。1965年,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的严俊君,被时任广州日报总编辑林里看中,从此开启了他的记者生涯。

当时,广州日报尚未恢复体育专栏,但富有远见的林里看到了体育新闻的巨大潜力,于是在政文部成立了体育组,有意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记者,严俊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深知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如身体素质,便发挥自身优势,以长板补短板。他曾说:“我拼命工作,白天干、晚上干,用远超别人的时间去学习、练稿、琢磨。”1986年,广州日报组建体育部,严俊君成为了第一任部门主任。

中国首张《足球》报面世

1978年,央视首次向国内转播世界杯。此时的严俊君已经深刻感受到全世界对足球的狂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王府井看到了一份小报《钟鼓楼》。这份轻量读物给了他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足球在中国必将拥有庞大的市场,而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的足球刊物。

在时任副总编辑王修平的支持下,严俊君充分发挥他作为社会活动家的天赋,成功说服了广州市委相关领导和广州日报编委会。最终,广州日报与广州市体委合作,创办了国内第一张足球专业报纸。

严俊君:打开中国体育媒体世界之门的先驱者溘然长逝 送别严俊君:一代体育名记的光辉岁月就此定格

1992年瑞典欧锦赛,严俊君(中)在采访普拉蒂尼(资料图片)。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严俊君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向阿根廷队主教练比拉尔多提问:“比拉尔多先生,我是来自中国《广州日报》、《足球》报的记者,阿根廷队在美洲的土地上赢得了世界杯,这再一次证明美洲的足球水平没有被欧洲落下,您怎么评价这两大足球流派今后的发展趋势呢?”他的提问,向全世界宣告:“世界杯,中国人终于来了!”

1992年,央视第一次转播欧锦赛,严俊君主编了第一本欧锦赛特刊《欧洲足球大战》。

严俊君:打开中国体育媒体世界之门的先驱者溘然长逝 送别严俊君:一代体育名记的光辉岁月就此定格

严俊君在故乡 梁嘉建摄

2024年年底,记者曾与严俊君在广州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严俊君笑着说:“《足球》报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最擅长的,是借力。借市体委之力突破办报壁垒,借广州日报采编之力一起办《足球》报,借资本之力举办各种比赛,借天下英才之力为我所用。”他广邀全国各地的名记名家为《足球》报写稿,开辟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栏。张路、汪大昭、毕熙东、葛爱平、王俊等大咖纷纷在专栏中发表见解,使得《足球》报的评论兼具高度、深度、热度和辣度,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他还凭借出色的公关能力和交友天赋,与国际足联原主席阿维兰热、爱国企业家霍英东、金利来老板曾宪梓等成为朋友,这些人脉资源为《足球》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严俊君常说:“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你很难超越,但找到那些空白,大胆去做,你就有可能做成第一。”

“下辈子有机会我还想做新闻”

那些曾经省下伙食费去买一份4毛钱《足球》报的少年,那些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寻找《足球》报的少年,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心中都对严俊君怀着深深的敬重,因为是他赋予了《足球》报生命,并带着它走向辉煌。

严俊君:打开中国体育媒体世界之门的先驱者溘然长逝 送别严俊君:一代体育名记的光辉岁月就此定格

85岁的严俊君 王晓云摄

2019年,中国足协举办中国足球媒体人评选,陈伟胜向评委陈述了严俊君为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认可。严俊君成为了“中国足球新闻奖特别贡献奖”的首位得主。在此之前,这位退隐多年的老人还获得了“中国体育记者金奖”。陈伟胜曾是严俊君的得力干将,他在体育新闻事业上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他认为严俊君在中国体育新闻史和中国足球新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获得这两个奖项实至名归,足以告慰他的一生。

“下辈子有机会我还想做新闻”,这是严俊君最后一次与记者见面时说的话。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老人,向他为体育新闻事业和足球新闻事业奉献的一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们说

足球名宿

古广明表示:“我也是《足球》报忠实的读者,《足球》报陪伴我几十年。我到德国之后,《足球》报也一直寄报纸给我。我在德国踢球时,德国电视台采访我,我专门介绍过这是中国最专业的足球报纸,就像德国的足球杂志《踢球者》。深切怀念严老师,严老师对足球非常了解,他的足球印迹很深,为中国足球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严老师的离世,是中国足球界和媒体界的重大损失!愿他一路走好!”

《足球》报历任总编辑

谭江涛回忆道:“严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率先通过民航运送版面纸版的方式,将当日《足球》报在京沪分印。他还敏锐地发现,当时刚刚诞生的卫星传版技术能将《人民日报》传送到世界各大城市。仅仅3个月的时间,他就将《足球》报由原来的排字组版升级为数据化组版,并通过卫星线路将数据化版面传送到全国各地分印。这充分体现了他极强的学习、消化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谢奕认为:“广州日报社是全国报业市场化的先驱者和领先者,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部门的‘内部创业’。有条件的部门在做好日报的同时,积极开拓各自的分众市场,增加经营增量。《足球》报就是当时主动‘炒更’创业的采编部门之一,其激励机制灵活有效。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借鉴当年充满改革活力的激励机制,一定能为集团发展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梁清深情地说:“老严走了,我悲痛至极!我与老严合作共事20年,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他思想解放,敢想敢干,勇于实践,为创办《足球》报和搞好广州日报的体育报道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晓新感慨道:“他是我们职业的图腾,寄托着我们年少时的情怀。我们一直在他奠定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里奋力前行。深切缅怀严老!”

雷青峰说:“《开创中国足球新时代》——这是严老以85岁高龄为《足球》报执笔的最后一篇评论,凝聚着这位媒体先驱对中国足球最后的思考与寄望。3个月前,他又以‘严俊君新视角’自媒体号续写报人情怀,笔锋未歇却戛然而止——那篇盛赞‘乒坛哪吒’的鲜活文字,竟成了永别之音。绿茵场上,他的思考仍在回响;舆论场间,报人传奇永不谢幕。严老,安息!”

《足球》报创刊人严俊君病逝的消息,回顾了他的生平与成就。他创办《足球》报,多次采访世界级大赛,为中国体育新闻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各界人士对他高度评价,他的离世是中国足球界和媒体界的损失。我们深切缅怀严俊君先生为体育新闻事业奉献的一生。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845.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