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展开,详细介绍了该工程轨行区正式移交运营单位接管这一重要进展,阐述了线路的基本情况、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以及为提升施工效率采取的创新举措,最后提及移交后工程的下一步重点工作。
3月20日有消息传来,在全线热滑试验圆满完成之后,由中国铁建昆仑集团施工总承包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全线轨行区正式移交给运营单位接管。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该线路全面进入了动车调试阶段。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轨行区正式移交
据公开资料可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颇具特色,它是成都首条东西走向的市域快线。线路全长大约24.8公里,正线铺设的轨道约有51.5公里,而且线路超过90%的部分都穿越主城区。
中国铁建昆仑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该线路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施工场地十分受限,周边交通异常繁忙,地下管线更是复杂得让人头疼。光是需要迁改的各类管线就多达200余处,其中像大直径带压管线等特别重要的管线就有60余处。全线还有9处基坑深度超过了25米,西大街 - 城隍庙区间风井基坑深度更是达到了46.8米。盾构区间采用的是超过8米的大直径盾构机掘进,开挖面增大后,进入主城区,又面临市政管线复杂、河道较多、与既有线交叉频繁等难题。
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还总计16次穿越既有运营线路。例如红星桥站至建设北路站区间需要下穿既有3号线、6号线,垂直距离仅仅相隔5米,这就要求盾构下穿既有线沉降数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建设团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为了提升铺轨效率,他们在全线创新使用了新能源自变形铺轨机组等国内先进的地铁成套轮轨设备。这些设备实现了材料的快速运输以及铺轨机的智能转向,全面提升了铺轨作业效率。而且,线路还采用了应用于高铁施工的CPⅢ测量控制系统,使得轨道施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大大提升了140km/h运营线路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
如今轨行区已经移交,17号线二期工程的工作重心将向联调联试和车站装饰装修方面倾斜。后续,建设团队将继续强化精细化管理,全力以赴为下一步高质量开通初期运营而努力冲刺。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轨行区正式移交运营单位接管,标志着进入动车调试阶段。介绍了线路基本情况,阐述了建设中面临施工场地、管线、穿越既有线等困难,以及采取创新设备和技术提升效率和精度。最后说明移交后将重点进行联调联试和车站装修,为开通初期运营做准备。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