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力量助力航天,科创合作成果丰硕,香港科创发力:航天参与、区域合作与人才培育

香港特区政府在航天科技等科创领域的多项举措与成果。包括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助力嫦娥八号任务,回顾香港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在国家航天事业中的贡献,阐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深港交流合作项目的进展,以及香港在培育科创土壤和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努力。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特区政府已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之下,正式成立了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这个中心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导,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研发一款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暨可移动充电站,而其最终目标是助力嫦娥八号任务。

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对此表示,香港在基础科研领域有着深厚的根基。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大力支持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与航天科技相关的研究。这不仅是为国家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更是推动香港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香港科技力量助力航天,科创合作成果丰硕,香港科创发力:航天参与、区域合作与人才培育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深圳河两岸风光旖旎。这里见证着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紧密合作。

参与重大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详细介绍了这款即将研发的机械人。他指出,该机械人具备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实时感知月球的地形地貌,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规划及优化行走路径。不仅如此,机械人还配备了双机械臂,这双机械臂可以完成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复杂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能以移动充电站的形式为其他月面设备充电。据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初步预计,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将为约20名博士生提供专业培训,并聘请超过70名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实际上,香港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多次展现出其科研实力。早在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其中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便是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的科研团队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的。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于测量和评估火星着陆区地形。去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结束,来自香港地区的一位载荷专家成功入选,成为10名预备航天员中的一员,这无疑是香港科技人才实力的又一有力证明。

国家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香港雄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支撑着当地的繁荣发展,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支持香港在优势学科和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内地科研资金过境香港使用、香港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内地免关税等政策的落地,为香港科研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强化交流合作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香港北部与深圳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仅一河之隔。目前,香港园区第一期的几座大楼正陆续落成,这为今年的正式营运奠定了坚实基础。首批涵盖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产业的科创企业将会在年内进驻。与此同时,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也陆续在深圳园区设立了10余个创新研发平台和一系列创新孵化载体。由港方运营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现已聚集超50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发展,是深港加强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深港两地将继续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将共同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团队在园区落地,开展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攻关,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和重要的新技术策源地。

近年来,香港还与内地多个地区在科技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器项目前不久在北京启动,这一由京港共同创设的国际化创新加速平台将助力北京科技企业落地香港和拓展国际市场,标志着京港科技创新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登上了新的台阶。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近期正式落户上海,这是港科大首个位于长三角的产学研基地,未来将推动沪港高校、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更好实现成果的双向转化。

培育科创土壤

走进香港数码港,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魅力的世界。这里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数码创新社区,创新氛围浓厚,科技产品随处可见。回收智能系统、穿戴检测系统、移动机器人分药器等各类前沿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多年来,数码港培育出了多家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了科技创业者们的乐土。日前,数码港举办了大型招聘会,580多家企业及机构提供了逾2000个职位,超过半数都跟人工智能相关,这充分显示了数码港在科技领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培育香港的科创土壤,打造香港的科创生态圈。去年的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香港计划设立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系统性建设科创产业生态圈。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香港筹备推出1.8亿港元的“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用来丰富初创生态圈,并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在香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方面,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他建议邀请在港大型科技企业为校园编程、人工智能学习等科技教育提供资源、技术指导、实践场景;邀请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园公司、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统筹其合作伙伴与初创科企,通过到校展示产品或让学生到公司参观等方式,分享前沿科技探索和创业经验。

陈茂波表示:“这两项计划的目的,就是让科技界最前沿的人才、知识和经验,汇聚到教育最前线的阵地,从而激发年轻人对创新探索的好奇心、燃点梦想,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创新科技的领航者。”

本文详细介绍了香港在科创领域的多方面发展成果。在航天领域,参与嫦娥八号等重大项目;在区域合作上,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加强交流;在自身建设方面,积极培育科创土壤和青年人才。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香港本地的科技发展,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797.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