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广州小北路小学在中山纪念堂户外广场开展了一场融合 AI 科技与红色文化的“大思政课”研学活动,介绍了活动结合中山纪念堂“木棉文化节”的具体内容以及活动背后的意义。
三月的广州,已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街小巷,木棉绽放,那一抹抹鲜艳的红,如同燃烧的火焰,将整座城市装点得春意盎然。就在这充满活力的三月,一场极具特色的“大思政课”在中山纪念堂户外广场拉开了帷幕。
3 月 21 日,小北路小学以“AI 赋能阳光教育新赛道”为主题,别出心裁地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实景之中。这里,百年历史建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火红的木棉肆意盛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二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壮美的画卷。而小北路小学的同学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用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成果汇报,为孙中山先生逝世 100 周年献上了一份来自新时代少年的精神答卷。
此次研学活动可不只是有 AI“高科技”。学校与广州市中山纪念堂展开了深度合作,巧妙地结合了中山纪念堂的“木棉文化节”,专门为五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我与小红棉”的研学项目。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在 AI 助手“小红棉”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又有意义的探索。他们认真地测量百年木棉树的高度,感受着岁月在这些古老树木上留下的痕迹;还深入解析木棉花的药用价值,探寻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国家级非遗广绣传承人王新元大师绣红棉的故事,那段故事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该校五年(6)班的学生程子芮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还学习了画红棉脸谱,画红棉扇,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红棉之美。”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用数字绘图板创作了红棉绣样。每位同学都精心设计了专属于自己的红棉明信片,仿佛将自己对红棉的热爱和理解都融入到了这小小的卡片之中。通过这次研学,同学们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英雄花——木棉所传递的挺拔精神。
今年正值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之际,这场在公园里开展的“思政课”无疑更具特殊的意义。陈广斌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打造了以“公园 + 校园 + 社区”的协同育人模式。这种模式旨在让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活学活用,让精神在亲身的体验中得以传承。孩子们在主动思考、建构、探究、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阳光“小北人”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介绍了广州小北路小学在 3 月 21 日开展的融合 AI 科技与红色文化的“大思政课”研学活动。活动结合中山纪念堂“木棉文化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传承精神。这种“公园 + 校园 + 社区”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孙中山先生逝世 100 周年献上了一份有意义的纪念。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