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玛不错遗址: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多种文化交融的史前见证

玛不错遗址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发掘历程、研究成果等,该遗址在青藏高原考古领域有着诸多重要意义,如为西藏中部史前文化找到源头、代表全新文化类型等,还在文化交流交融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得到消息,我国联合考古队员经过5年的发掘,发现玛不错遗址有着诸多独特之处。玛不错遗址可是目前青藏高原腹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它的海拔是最高的,年代最早,延续的时间最长,文化序列也最为清晰,并且即便受到多种外来要素的不断影响,自身的文化特色依然鲜明。

玛不错遗址在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湖岸,其海拔处于4410至4430米之间,分布的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而目前发掘的面积为1650平方米。

探秘玛不错遗址: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多种文化交融的史前见证

这就是玛不错遗址的全景图。(图片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2019年的时候,我国联合考古队在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的调查工作中首次发现了玛不错遗址。从2020年到2024年,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众多单位在这个遗址连续开展田野发掘工作。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可是非常细致的。他们对所有发掘出土的堆积进行3毫米的筛选,光是采集陶片等遗物标本就达到了2000余袋;同时还采集了浮选、植硅体、土壤微形态、残留物、沉积物古DNA、光释光等样品1300余份。

研究结果表明:遗址主体的年代跨度是距今4800年 - 2000年。发掘出土的古遗存能够证明,玛不错的先民属于典型的东亚人种,是高原本土人群的代表。玛不错遗址第一期是以渔猎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从食性上看是以鱼为主要食物来源。

玛不错遗址联合考古队领队夏格旺堆表示,玛不错遗址丰富遗迹遗存的发掘以及多学科研究,让西藏中部史前文化首次找到了距今4000年前的“历史源头”。此外,玛不错遗址第二、三期的文化面貌明显不同于西藏已发现的其他遗址,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类型“玛不错文化”,这一发现是继卡若、曲贡遗址之后,西藏新石器考古领域的又一座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玛不错遗址处于青藏高原与南亚交界地带。从空间上看,它位于文化交流的枢纽位置;从时间上看,这里发现了一批有着明确出土层位并且是高原测年最早的外来遗存,包括稻、粟、黍、海贝、象牙、羊、青铜器、滑石珠、费昂斯、红玉髓等。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高原地区跨大陆文化交流的许多空白,还为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夏格旺堆还说:“玛不错遗址给我们提供了理解史前高原人群如何围绕湖泊资源,通过各方文化融合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文化经济策略适应发展的实例,生动地展现了青藏高原腹地高海拔区域史前人群在与南亚接壤的喜马拉雅中段的高原边地适应环境、文化传承与交流互动中艰辛但光辉的生存历程。”(春拉)

本文总结了玛不错遗址的发掘情况及其重要意义。介绍了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历程、出土遗物、研究成果等方面内容,该遗址在文化序列、文化类型、文化交流以及对西藏史前文化溯源等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是青藏高原考古领域的重要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72.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