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针对中国构建联盟体系展开,阐述了美国多年来为应对所谓中美竞争所做的联盟布局,介绍了其“联盟网格”体系的构成,同时探讨了特朗普相关言论和态度给这一联盟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许多军事与政治领导人眼中,一场暴风雨似乎正悄然逼近。他们认为,太平洋很快就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超级大国对抗的关键舞台,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国博弈即将在这里上演。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这场史诗级竞争,虽然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公开的战争,但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却将深刻地决定世界的未来走向,以及美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所占据的位置。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近20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在忙于组建各种联盟。然而,如今美国白宫所推行的“让美国再次伟大”革命,却让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盟友们陷入了紧张的反思。他们不禁担忧,这届信奉“美国优先”的政府,会不会把在欧洲那套不讲情面的交易主义做法,原封不动地搬到太平洋地区来。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的担忧,至少可以追溯到奥巴马时期。而且,这种担忧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掌权,都被广泛接受。自那时起,美国便开始集结强大的力量,试图在这一地区构建起对自己有利的战略格局。
拜登外交政策中有一项不太引人注目的成就,那就是在整个印太地区构建了其安全事务幕僚口中的“联盟网格”。所谓“联盟网格”,就是用错综交叠的防务协定体系,取代以往“辐射式”的双边安全协议。这种体系旨在通过更复杂、更紧密的联盟关系,增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这套“联盟网格”体系主要立足于三大基础性协议。2021年9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推出了澳英美联盟。这个联盟的成立,在地区安全格局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两个月后,拜登主持了有史以来首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四方安全对话是由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组成的非正式联盟,各方试图通过这一联盟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第三项基础性协议则成形于2023年,美国、日本与韩国领导人在戴维营签署了三边安全协议,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布局。
除了上述三项重要协议外,美国还达成了其他诸多用来填补空白的安全协议。2024年11月,拜登政府与菲律宾签署了新的情报共享协议,加强了双方在情报领域的合作。同样在去年,美国国会同意把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马绍尔群岛的《自由联系协定》延长20年,美军因此享有独家进入这些岛国的权利,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
有西方官员表示,美国的这些举措为地区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这样的外交辞令背后,其真实意图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不过,美国的太平洋盟友们目前还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特朗普。他们不确定特朗普是否打算保持“联盟网格”的完整性,甚至怀疑他是否清楚“联盟网格”究竟是什么。
在特朗普政府里,还没有任何人像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那样使用“网格”这一类比。外界也不清楚这究竟意味着白宫转变了方针,还是仅仅改变了说话习惯。
上周,当特朗普被问及澳英美联盟时,他似乎并不清楚这个联盟是什么。一些与白宫关系密切的人士也开始质疑,美国海军在自家潜艇数量都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向澳大利亚提供潜艇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澳大利亚并非是唯一忧心忡忡的“联盟网格”成员。近日,特朗普的一番话刺激了东京的神经。特朗普表示,虽然他“喜欢”日本,但“我们与日本的那个有趣的协议规定,我们必须保护他们,而他们不必保护我们”。这番言论让日本方面对美日同盟关系产生了新的担忧。
不过,也有太平洋安全问题专家认为,特朗普的此类言论不应被过度夸大。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国际安全小组高级研究员菲利普·谢特勒 - 琼斯说:“他只是发牢骚,不是像在欧洲和乌克兰问题上那样表达变革性立场。”
美国为应对中美竞争,在太平洋地区构建“联盟网格”体系以遏制中国,该体系由多个安全协议组成。然而,特朗普的相关言论和态度给这一联盟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引发了美国太平洋盟友的担忧,但也有专家认为特朗普言论的影响不应被夸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