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夜跑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浙江青年运动平台的搭建。还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结合自然资源开展户外课程,浙江大学的水上运动课程发展,还有亚运闭幕后亚运遗产在高校课程创新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在浙江大学,夜跑已然成为备受欢迎的常规性运动项目。各院系采取每周轮流承办夜跑活动的方式,并且将其与音乐夜跑、体育嘉年华等具有很强互动性的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打卡就能兑换文创产品这样的激励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每一期参与其中的人数都接近千人次。去年3月的时候,由团浙江省委、浙江省体育局以及省学联共同主办的“浙青年·爱运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此后,各地都把焦点聚集在青年的身心健康需求上,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开展相关课程等方式,为浙江的青年构建起一个集强身健体、竞技交流、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体验平台,以此来鼓励广大的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近自然,在运动当中享受乐趣、增强体魄。于山水之间探寻体育新体验“岩降这个项目需要两个人共用一根绳子,这非常考验与组员之间的配合程度,如果只顾着自己下去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两个人都摔倒。在丛林探险的时候,山路崎岖难行,虽然过程非常累,但是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这也激发了我的体能极限。”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叶妤婷在参加户外运动之后,深刻地体会到了协作与坚持所蕴含的力量。浙江农林大学充分结合自身以及周边区域的山地自然资源,将课程教学内容设定为绳索类、攀登类、生存类等5个类别共包含户外绳结、攀岩、丛林穿越、野外生存等将近20项教学活动的技能类型。作为2002年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之一,浙江农林大学在同一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从而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重点,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流程与方法,具备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团委书记魏玲玲这样说道。浙江大学利用学校的水系开设皮划艇课程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每次选课的时候这门课程都十分火爆。“从学生一开始的畏手畏脚,到后来能够大胆地进行水上运动,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在认知层面上都是一种创新,把运动从陆地转移到水域,引导市民、学生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文化的跨越。”授课老师许亚萍曾经是皮划艇运动员,并且是2005年世界杯女子皮划艇冠军,她成功地将水上运动打造成了浙江大学的一张特色名片。如今,浙江大学又增设了皮艇球、桨板瑜伽、赛艇、龙舟等7门综合性水上通识必修课,水上运动项目逐渐丰富起来。“我第一次上桨板瑜伽课的时候,感觉特别新奇。在水面上努力去平衡自己的身体,感受着自然的宁静,虽然充满挑战,但每次成功站立起来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浙江大学学生赵子瑶说道。借助亚运东风开启多元课程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后,亚运遗产在各个高校落地生根发芽。“马厩都是‘单人单间’,还配备了空调,这设施真是太棒了,我特别想再回马场看看。”浙江大学学生孟筱筱曾经在青少年时期涉足马术领域,当她参观杭州马术中心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去年6月,一批参加“浙青年·爱运动”浙江大学青年马术文化体验营的学员走进杭州马术中心,以零距离、沉浸式的方式参观杭州(桐庐)国际马术公开赛的“奥运级马术场馆”。浙江大学还与马术基地进行合作,由研学营的师生们担任桐庐县马产业发展的青年宣传员和指导教师。9月,浙江大学开展了奥运健儿上“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羽毛球混双奥运冠军郑思维、黄雅琼,皮划艇奥运冠军季博文等为体艺部第一届新生授课。11月,石智勇、王琳、丁锦辉等8位曾经在奥运、亚运等世界运动盛会中斩获金牌的运动员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同师生们分享夺冠背后的艰辛与挑战。在课程创新方面,各个高校都尝试着将更多新兴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之中。杭州师范大学开设了橄榄球课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增设了击剑课,浙江工业大学推出了板球课,这些特色课程一经推出,就凭借着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出现了“一课难求”的火爆场面。“原本只计划开设一个班,但是报名的人数远远超出了预期,不得不扩招到两个班,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杭州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吕超介绍说,基于学生们高涨的热情,学校陆续推出棒球、飞盘等专业选修课与大学体育公共选修课。在未来,还会开设更多小众的新兴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们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热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将“浙青年·爱运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出学生参与活动可获得健身房周卡、月卡或季卡的激励机制。“许多学生反馈,原本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围观,到了现场却被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就加入到跑步队伍当中了。”浙江省学联主席邬俊敬告诉记者,自从“浙青年·爱运动”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参与其中,半数高校组织了夜跑活动。
本文总结了浙江大学夜跑活动的开展形式与成效,阐述了浙江青年运动平台的构建意义和作用。详细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户外课程特色,浙江大学水上运动课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亚运闭幕后高校借助亚运遗产进行课程创新、开展特色体育课程的情况,还提到了高校为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