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春分时节“春捂”的内容展开,详细介绍了“春捂”应着重捂的部位、具体时间调整、注意事项等,还引用民间谚语强调依时春捂的重要性。
3月19日,国家卫健委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相关的情况。在春分这个重要的时节,大家都很关心“春捂秋冻”里“春捂”到底要注重捂哪些部位。河南省中医院的主任医师吕沛宛在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吕沛宛医生指出,“春捂”应着重捂背、腹、足这几个关键部位,并且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春捂”的程度以不出汗为宜,因为当人出汗时,人体的毛孔会打开,此时外邪就容易入侵人体,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这里展示的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吕沛宛。
吕沛宛医生特别强调,春捂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就拿北方地区来说,春分过后仍然要注意防止倒春寒现象的发生。特别是那些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那么,“春捂”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吕沛宛医生介绍道,要循序渐进地减少衣物,千万不要急着脱掉厚衣服。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也就是多穿几层薄衣服,这样就可以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同时,减衣服的时候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长裤最好穿到清明前后,要注意护好关节。此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重点注意大椎穴部位的保暖。吕沛宛医生解释说:“大椎穴在颈椎和胸椎之间,当我们坐下来低头的时候,在颈椎最高点下的凹陷处。”
民间有谚语“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吕沛宛医生提示,这里的二月、三月指的是农历。依时进行春捂既是一种防病的智慧,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本文围绕春分时节的“春捂”展开,介绍了“春捂”着重捂的部位、时间调整、注意事项等内容,强调了依时春捂对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做好春季保暖。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