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央视原《交换空间》主持人王小骞曝光女儿矮小症事件展开,通过采访医生,详细介绍了矮小症的判断标准、生长激素的使用规范以及孩子身高增长的日常管理方法,旨在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3月16日,原央视《交换空间》主持人王小骞透露,自己女儿“早早”曾患有矮小症。在幼儿园大班时,早早的身高明显落后于同龄人。为此,她接受了一年多的生长激素治疗,情况得到了良好的调整。如今10岁的早早身高已达1.44米,也不用再打针了。
这一消息让不少家长心中产生了诸多疑问:什么是身材矮小症?孩子多矮才算矮呢?想让孩子长高就可以打生长激素吗?孩子长高是否有最佳干预年龄呢?3月18日,记者联系到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邓香,一起深入了解如何正确分辨“矮小症”。
邓香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矮小症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表象。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有矮小症,可以这样做:将100个同性别、同地区、同年龄的孩子按身高从高到低进行排队,如果自家孩子身高排在倒数前三名,那家长就需要警惕了。矮小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家族遗传基因等问题。
此外,临床上大约有6至7成的矮小症属于特发性矮小。也就是说,运用目前的医学手段做了各项检查后,仍然未能发现典型病因。但这类孩子极有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被发现的病理征象。
家长易忽视,生长速度比当前身高值更重要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家长关注身高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邓香医生告诉记者,孩子3岁以前是人生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在这个阶段,家长应与社区儿保医生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的衔接工作,定期带孩子做儿保,从而实现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动态监测。3岁以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儿保门诊或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门诊等专科门诊,持续动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长速度标准也不一样。在2岁到青春期前(女孩一般10岁,男孩多数11 - 12岁),孩子每年的生长速度应不低于5厘米;青春期后,孩子每年的生长速度不能低于6厘米。如果孩子的生长速度不达标,未来身高出现异常的风险就会增大。举个例子,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来说,每年的生长速度应该在5 - 7厘米左右。如果一个5岁的小朋友一年只长高了两厘米,即便他目前的身高参考值是正常的,但生长速度明显放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身高出现异常的概率也会相当大。
不完全适用,生长激素需经专业评估后治疗
邓香医生强调,生长激素是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循疾病诊疗规范。在使用生长激素之前,除了要严格把握符合适应症外,还需要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进行全面查体、结合各项检查报告、评估家族肿瘤史及骨龄等相关指标,以此来衡量孩子是否适用生长激素以及确定使用的剂量。同时,还要评估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风险,排除禁忌症后才可使用。
医生门诊,受访者供图
谈到激素,很多家长都会担忧其副作用。邓香医生在此辟谣,“生长激素”并非人们常说的糖皮质激素。在严格遵循指征和医生监督的情况下,使用生长激素不会出现肥胖、满月脸等糖皮质激素的表现。不过,它仍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血糖波动、空腹胰岛素波动等。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时,还可能出现脊柱侧弯等骨骼问题。但这些问题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邓香医生提醒家长,孩子个子矮并不是打生长激素的绝对指征。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矮小的原因,及时观察和诊疗,针对病因进行系统及规范化的治疗,不可盲目跟风。生长激素治疗的时间和效果会因孩子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孩子打针后身高追至同年龄正常范围,可先停药观察生长速度,若生长速度正常、身高未掉队,就可不再继续使用;若是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能需低剂量持续使用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身高焦虑≠盲目用药,后天管理也至关重要
除了生长激素治疗外,日常管理对孩子身高增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家长们动态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可每半年带孩子检查身高、监测生长速度,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每三个月评估一次发育情况是否与年龄骨龄相匹配。
专家举例说,他们曾接诊过一名1岁的患儿,这个孩子每天凌晨才睡觉,在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段还没有处于深睡眠状态。这样一来,孩子自身很难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势必会影响身高。专家建议,在生活方面,首先要做到均衡饮食,避免孩子肥胖,因为肥胖会对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女孩月经提前、骨龄提前、引发高血脂高血糖等;其次,要鼓励孩子进行纵向运动,如跳绳、摸高、打篮球、羽毛球、排球、游泳等,避免过度负重运动;最后,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良好的睡眠更加有助于发挥孩子的遗传身高优势。
专家特别提醒,儿童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发育障碍,通过科学的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关注,矮小儿童可以获得更好的身高增长和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王小骞女儿矮小症事件引出话题,详细介绍了矮小症的判断、生长激素的使用以及孩子身高增长的日常管理等内容。强调家长应正确认识矮小症,避免盲目使用生长激素,注重孩子生长发育的后天管理,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长高。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