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社会企业共创大会(北京)”的相关情况,包括大会的举办信息、主题、参与人员,以及大会期间的致辞、分享、圆桌对谈等环节内容,还提及了后续的实地交流活动,旨在推动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的协同发展。
近日,一场聚焦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盛会在北京盛大举行。3月14日,在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指导下,由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社创星社会企业服务平台和北京善行直达联合主办的“2025社会企业共创大会(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拉开了帷幕。
此次大会以“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共筑价值之路”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精英齐聚一堂。这些参会者分别来自北京、郑州、杭州、深圳、大连、长春、广州、山东、四川等地,涵盖了专家学者、社会企业从业者、投资者以及行业先锋等不同领域。大家怀着共同的目标,深入探讨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探寻助力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且充满学术氛围。主办方供图展现了大会的精彩瞬间。在大会开场,几位重要嘉宾分别进行了致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在致辞中着重强调,社会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应当与社会工作紧密协同发展。同时,要聚焦社区服务与治理,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共建共治共生共享的良好局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指出,社会企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搭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优质平台,让与会者共同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杨剑涛则提出,社会企业需要在盈利和公益之间找到平衡,在这种平衡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公益志愿服务、城乡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支撑力量。
在后续的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观点。北京大学金锦萍副教授在分享中着重强调了社会企业立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社会企业立法的基本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健教授详细指出了社工机构向社会企业转型的三个可行路径。中国人民大学王建英副教授分享了人大社会企业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他们基于《北京倡议》凝聚的共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还展示了30家社会企业8年的实践案例。
此外,众多社会企业家也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北京昌品城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多、敦煌网集团董事长执行助理田梅、小棉袄创始人宁宁、惜食魔法袋创始人徐伟昊及北京德申汇主席许武顺等,分别从社会企业与社区发展、就业创业、老龄化社会、生活方式及中小企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圆桌对谈环节将大会的讨论氛围推向了高潮。善行直达副总经理那鑫和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王国荣、北京山水伙伴创始人郑岚、灵析联合创始人侯正春、北京木马童话黑暗餐厅创办人于爽等,围绕“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共筑价值之路”这一主题,就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深入对话。
在大会的总结发言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袁瑞军副教授提出了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他强调“既要”做好认证工作,“又要”加强社会影响力测评,“还要”积极建设社会影响力伙伴关系。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有多个认证体系,但社会影响力测评相对较为薄弱。例如,可以在ESG评估体系基础上,打造适合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同时,要建立社会影响力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使社会企业成为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3月15日,部分参会人员踏上了实地交流的旅程。他们前往慈爱嘉、英飞铃兰融合教育学院和木马童话黑暗餐厅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次实地交流,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了社会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经验交流与资源整合,为社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2025社会企业共创大会(北京)”汇聚了各界力量,围绕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的协同发展展开了丰富且深入的探讨。从专家的理论分享到企业家的实践经验交流,再到实地考察学习,大会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和方向。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望推动社会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