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青少年生长发育展开,通过讲述小陈身高突然增长,后被诊断为生长激素垂体腺瘤的案例,介绍了垂体瘤的相关知识,提醒家长孩子短期内猛长不一定是好事,应警惕垂体瘤等疾病。
春天,向来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不少家长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得更高一些。然而,医生却发出提醒:青少年要是出现异常蹿个,同时颜值还下降的情况,那可得高度警惕了。有过“长高”大悲大喜经历的小陈(化名),对这一点可是感触颇深。
身高突然狂飙,都是脑瘤作祟
今年20岁的小陈,中学时期特别喜欢打篮球。可惜,他的球技并不出色,身高也仅仅只有1.71米。在那些大多身高1.8米上下的球伴面前,小陈常常自惭形秽。学校班级间的篮球比赛,他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冷板凳上。
谁能想到,对身高已经不抱任何奢望的小陈,在快19岁的时候,竟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没有采取任何助长措施的情况下,他的身高突然开始狂飙。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就长到了1.88米。这让小陈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飚却表示:“他可能患有脑瘤。”
医生是如何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呢?朱飚主任解释道,除了小陈异常蹿个之外,他还观察到小陈存在唇鼻肥厚、皮肤粗糙、手足粗大等情况。基于这些表现,医生初步怀疑小陈有可能患上了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主要是由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的,而其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垂体生长激素瘤。当然,最终的诊断还得等一些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确定。”
实际上,在小陈个子不断增高的过程中,他的亲朋好友就已经发现他的身体外貌逐渐发生了变化。据小陈自己描述,他还出现了视物模糊、周边视野缺损等症状。来杭州的前两天,小陈因为眼睛的问题去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眼科医生在排除了眼科疾病之后,建议他尽快前往神经外科进行排查。后来,经人引荐,小陈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忙来到了朱飚主任的专家门诊。
检查结果不出所料,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小陈的脑垂体右部有一个2.5厘米大小的占位病变。血清生长激素检测结果更是显示,其数值是正常值的10倍之多。结合相关症状,医生明确诊断小陈所患的是生长激素垂体腺瘤。
事不宜迟,朱飚主任医师带领颅底神经内镜团队,为小陈施行了经鼻内镜下垂脑体瘤切除术。术后次日,小陈的视力视野就有了明显的改善,血清生长激素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出院前的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已被全切。术后第7天,小陈就顺利出院了。
近日,小陈回院复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视力视野及生长激素均已恢复正常,其他垂体激素水平也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垂体MR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的表现,内分泌水平得到了治愈,他的外貌特征也逐渐变得柔和起来。
医院供图
短期内猛长个,不一定是好事
朱飚介绍说,垂体位于大脑底部的中央位置,大约重0.6克,就像豌豆一般大小。它能够分泌生长激素等在内的多种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当正常垂体腺细胞发生突变时,就可能引发肿瘤生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垂体瘤。
“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又可以分为泌乳素型、促肾上腺激素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等。其中,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由于会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可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进而引起四肢及外貌的改变,比如手足增大、鼻唇增厚、下颌突出、颧骨高耸等。在儿童身上表现为巨人症,在成人身上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颅内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导致视神经受损,这不但会影响患者的颜值,还会危害其健康。如果任其发展,甚至还将威胁到生命。”
朱飚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短期内猛长个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父母身高一般,而孩子的身高在短期内迅速蹿高,同时还出现了颜值下降等异常情况,那就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了。建议家长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另外,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胡乱给孩子进补,采取拔苗助长式的催高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本文通过小陈身高突然增长被诊断为生长激素垂体腺瘤的案例,介绍了垂体瘤的成因、症状及危害。提醒家长不要因孩子短期内猛长而盲目乐观,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遵循孩子生长发育规律,避免过度进补。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