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芯片从过去依赖进口到近年来有了一定突破,有两大厂商分别主攻不同类型存储芯片。但从市场表现和技术水平来看,国产存储芯片与国际巨头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仍存在较大差距,提醒大家要保持清醒认识,务实发展。
在大众的认知里,大家都清楚,在2017年之前,中国在存储芯片生产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对于存储芯片的需求基本全部依赖进口。那个时候,存储芯片市场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控,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
然而,近年来,中国存储芯片产业迎来了令人欣喜的突破。有两家实力强劲的厂商在存储芯片领域大展拳脚,其中长江存储专注于NAND闪存的研发与生产,长鑫存储则主攻DRAM内存。它们的努力和投入,让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看到了新的希望,也逐渐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
不过,我们在为这些突破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能盲目乐观。实际上,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情况并没有一些机构分析的那么乐观。
就拿2024年四季度全球DRAM市场数据排名来说,从上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国际厂商占据了全球94.6%的市场份额,而且它们的市场份额环比还在增长。这意味着它们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而国产厂商们只能被归到“其它”这一项中,所占份额仅仅只有4.3%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实际的国产厂商市场份额其实是小于4.3%的,连5%都达不到。与国际巨头相比,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显得微不足道。
从技术层面分析,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厂商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第6代10nm的水平。而我们国产厂商目前还处于18 - 17nm阶段,在技术上与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技术的差距不仅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产厂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市场份额方面,这种差距就更加显著了。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可能只有三星的十分之一,整个存储芯片市场依旧被韩国、美国的企业所垄断。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高估自己的实力,认为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与三星等国际巨头进行正面竞争。我们应该保持低调、务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安稳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自我陶醉。
本文指出中国存储芯片产业从依赖进口到有了一定突破,但在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巨头存在较大差距,提醒人们要清醒认识现状,保持务实态度,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