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过敏季过敏性鼻炎患者就医难、患者数量增加的现状,介绍了过敏性鼻炎的成因、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还提及国内药企的研发情况以及未来的治疗方向,最后给出患者防治建议。
在过敏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痛苦又开始“肆虐”。有患者无奈地表示:“一开始是鼻子痒,后来一揉就出血,附近有变态反应科的大医院基本上都挂不上号了。”还有患者称:“每到晚上水泥封鼻,挂了一周才抢到一个耳鼻喉科过敏性鼻炎门诊的号。”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发现,多位过敏性鼻炎患者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扰,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每年过敏季都要到医院过敏门诊人挤人,着实让人烦恼不已。
3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彭晓林在看诊患者。受访者供图
3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彭晓林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透露:“现在我的门诊中超过半数都是过敏性鼻炎患者。”近年来,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地区植被分布(如北京春季的树木花粉、秋季的艾蒿花粉)及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根据《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2023)》覆盖全国31省市的抽样调查结果估算,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数超2.8亿。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王良录解释道:“目前过敏性鼻炎尚无彻底治愈的治疗方式。”过敏性鼻炎本质上是过敏原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结果。“患者过敏的直接原因是体内存在特异性IgE抗体,而患者是否对过敏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是由基因决定的,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改变成年人基因结构,所以目前尚不可能彻底治愈过敏。”
上述专家介绍,目前临床上的主流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口服抗组胺药、鼻喷激素等传统药物仍是缓解症状的“主力军”。要是患者鼻塞严重或伴有轻度哮喘,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可协同控制病情。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王良录正在为过敏性患者进行义诊。受访者供图
王良录指出:“近年来,以抗IgE的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也逐渐进入临床。”这类药物通过与IgE结合,阻断IgE介导的免疫应答,能从过敏反应的上游“掐断”进程,每月注射一次即可维持疗效,患者用药依从性会更高。不过,目前因为价格昂贵且未纳入医保,许多患者只能望而却步。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获批的可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生物制剂仅有司普奇拜单抗,该药由国内生物药企康诺亚研发,目前已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此外,部分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诺华研发)对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但在我国尚未获批该适应症,仅可用于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
随着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生物药企纷纷入局。像天辰生物、麦济医药、正大天晴、重庆智翔金泰等企业都投身其中。其中,天辰生物研发的新一代抗IgE抗体LP - 003、麦济医药的长效IL - 4Rα均已处于临床Ⅲ期阶段,有望为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王良录介绍:“未来联合疗法(免疫治疗 + 生物制剂)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疗法能够在有更好疗效的同时减少治疗副作用。”目前协和医院团队正在初步探索通过脱敏治疗与单抗(如奥马珠单抗)联用应用,以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不良反应,但尚未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阶段。
彭晓林建议:“目前虽尚无根治过敏性鼻炎的特效药,但是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治疗过敏性疾病也需长期管理和患者配合。”患者在花粉季要佩戴口罩、护目镜,外出后及时清洁衣物及鼻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并减少接触。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0 - 25℃,定期除螨,避免宠物毛发等过敏原。患者还应关注官方花粉监测数据,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本文围绕过敏性鼻炎展开,介绍了过敏季患者就医难、患者数量增加的现状,阐述了疾病成因和现有治疗方法,包括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还提及国内药企的研发进展以及未来治疗方向,最后给出患者防治建议,强调通过综合防治和长期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