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的第二次通话展开,详细介绍了通话内容,分析了其中涉及的伊朗问题以及俄乌战场相关承诺,探讨了美俄关系回暖的趋势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近期,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的第二次通话落下帷幕。从官方所传达出的态度来看,双方都对此次通话极为满意,并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美俄共同发布的声明中,伊朗似乎陷入了一种被“出卖”的尴尬境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此次美俄会谈涵盖了多个重要议题。其中包括俄军在未来30天内不会对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攻击、双方进行伤员移交以及战俘交换等内容。此外,双方还就红海问题交换了意见。而央视的报道则显示,美俄双方领导人达成了一致观点,即认为伊朗“永远不应该有能力”摧毁以色列。
回顾此前的情况,俄罗斯与伊朗的双边关系一直在不断深化。在西方媒体的诸多报道中,自俄乌冲突爆发以及中东局势变得紧张之后,俄伊两国建立了一系列深度的交往,其中不乏军工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即便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俄罗斯与伊朗也不止一次地举行过高级别的会晤。然而,如今在美俄共同声明中,普京却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围堵”伊朗,这种态度的转变实在是有些突然。
所谓的伊朗“永远不应该有能力”摧毁以色列,实际上所指的就是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一问题。换句话说,普京明确表示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俄罗斯不会为伊朗提供与核武器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如果伊朗自行研发或者试图拥有核武器,将会违背俄罗斯的意愿,甚至有可能遭受来自俄罗斯的制裁。
从事情的本质层面来看,这一情况或许并不会对伊朗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伊朗温和派总统佩泽希齐扬早已释放出信号,表示伊朗不再执着于拥有核武器。这或许也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一种暗示与退让。普京只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强调了这一既成事实,并没有违背俄罗斯与伊朗之间关系的本质。
但是,从政治意义的角度来分析,普京的这一表态明显是对特朗普的一种“迁就”。尽管从美俄之前的一系列接触来看,轮到普京做出让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大部分让步的点并没有损害到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然而,在中东、红海以及伊朗等问题上的“让步”,多少给人一种“慷他人之慨”的感觉。
除此之外,普京还对美国做出了一项重要承诺,即在未来30天内,俄军不会攻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这在俄乌战场上,是普京极为罕见的一次妥协。不过,从客观的实际情况来看,距离真正达成停火协议,恐怕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接二连三地公布乌克兰已经拥有能够打击俄罗斯腹地的导弹与无人机。很明显,乌克兰正在为最终的谈判积极积攒筹码。与此同时,欧洲方面也在不断施加影响,试图延缓冲突结束的时间。对于这些情况,美俄双方都心知肚明,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因此,在通报中多次提及要强化美俄双边关系以及沟通机制。
目前,美俄关系进一步回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能源市场问题上,此次通话并没有给出新的表述。看来,有人认为现在谈及这一问题还为时尚早,毕竟安全问题始终是一切发展的基石。
如今,美俄关系的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未来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虽然不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座位顺序或许真的会发生一些变化。至少对于美国而言,少了俄罗斯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许多地区问题的解决都会变得更加容易,红海与伊朗问题或许就将成为这种变化的先例。然而,对于普京来说,在乌克兰危机暂缓之后,美国真的会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吗?或许,时间会给出我们最终的答案。
本文围绕美俄领导人第二次通话展开,阐述了通话内容包括对伊朗核问题的表态、俄乌战场相关承诺等。分析指出美俄关系回暖是趋势,但在中东、伊朗等问题上的表态引发思考,且俄乌停火仍需时间,未来美俄合作的走向有待时间检验。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