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4年的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在了解申遗成功后更加重视春节习俗且认为这能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文中通过不同年轻人的例子,如山西的95后唐思影期待春节归乡,浙江的旅游博主李莱拉发现申遗后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广东的00后陈淳儿期待英歌舞回归等,还提及不同城市群体中三四线城市受访者最为积极,最后阐述了年轻人对春节申遗成功后的期待等内容。
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事件的发生,2024年的春节将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这一标志性的时刻,宛如一阵春风,吹动着人们对春节传统习俗的关注与重视之情。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携手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多达83.0%的受访者在知晓春节申遗成功之后,表示自己会更加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此同时,有74.0%的受访者觉得,申遗的成功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大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
在很多家庭的观念里,春节最为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团聚”。来自山西的95后年轻人唐思影,就是这样一个对春节归乡满怀期待的人。她虽然工作繁忙,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她却愿意长途跋涉回家。她还会带上各地的特产,这些特产就像是她对家人思念的寄托。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是中国人最大的浪漫。”当她回忆起春节的传统时,像年货的准备、贴春联等习俗一一浮现,这些习俗在她的眼中就是浓浓的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迎接这个盛大节日的过程中,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表现得尤为积极。浙江的旅游博主李莱拉就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春节申遗好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播撒之后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文化。在她的身边,有不少朋友纷纷向她打听像川剧、社戏之类的特色年俗活动,这充分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人内心深处渴望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当中去的强烈愿望。李莱拉还特别指出,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就像飞驰的列车一样越来越快,但是年夜饭这一传统习俗就像是列车上的一个温馨驿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为它不仅能够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能够让春节的氛围变得更加浓郁。
在广东省汕头市,00后的陈淳儿正满心期待着传统英歌舞的盛大回归。她生长在充满地方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在她看来,英歌舞可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它一方面能够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调查数据还揭示了一个现象,在不同城市的群体之中,三四线城市的受访者积极性最高,比例达到了85.7%。他们坚定地认为家庭团聚、贴春联以及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应该持续地被推崇下去。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非遗活动当中,像制作香囊、穿着汉服等,这一现象无疑表明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提升。
唐思影对春节申遗成功之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她希望这个成功能够让春节变得更加珍贵,让家庭聚会能够永远地延续下去。调查结果显示,74.0%的受访者认为这能够进一步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71.9%的人表示这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数据都表明春节将继续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2024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备受期待。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更重视习俗且认为申遗能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同年轻人对春节相关活动的态度以及不同城市群体的情况,都表明年轻人积极参与非遗活动,文化自信在提升,春节在年轻一代生活中依旧占据重要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