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网易蜂巢模块服务关停事件展开,深入回顾了网易蜂巢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诞生背景、辉煌时刻以及后续在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的发展困境。同时,详细阐述了网易ToB业务的战略调整,从场景化云服务战略到聚焦核心业务,最终升级为网易数智品牌,展现了网易在ToB领域不断探索和转型的过程。
一则关停消息,让网易的一项元老级业务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网易已向企业客户发出通知,将于4月7日关闭蜂巢服务”,给出的理由是“业务战略调整”。
针对这一消息,网易数智作出回应,此次停服的是网易数智旗下的蜂巢模块服务,受业务关闭影响的用户约有4000名。 同时强调,网易旗下的其他业务(包括IaaS业务)均不受此影响,网易云信、网易云商、网易易盾、网易数帆、网易CodeWave等业务仍正常运行。
此次停服的蜂巢模块服务,其发展可以追溯到2015年推出的网易蜂巢。它曾被定义为新一代云计算,是网易云的重要云计算基础服务。其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IaaS服务、容器管理、持续集成、日志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其辉煌时期,一度为网易内部95%以上的互联网业务提供支持。它的出现,是网易场景化云服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标志着网易正式拉开了ToB业务的序幕。而如今,十年过去了,它的离场或许预示着网易ToB业务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始于云计算,出道即巅峰
蜂巢模块业务对于网易来说,并非平淡无奇。众所周知,网易最初以门户业务起家,后在游戏领域蓬勃发展,而ToB业务则是其多元化发展的产物。
2006年,网易在内部成立了网易杭州研究院,这是一个集创新机构、业务孵化和公共技术平台功能于一体的重要部门。网易的技术积累早在1997年成立邮箱业务时就已开始,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网易杭州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在内部孵化出了网易音乐、电商等业务,还为网易的互联网产品提供了公共基础技术平台,使得网易在云计算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平台建设。
2012年,按需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底层IaaS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PaaS和SaaS服务,成为了IT公司产品开发、运营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阿里云和腾讯云更是早在2009年和2010年就率先进入了这一领域。当时,网易面临着用户产生的数十亿级博客和相片的存储问题,急需技术解决方案。于是,研究院的第一项研究就是打造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也成为了网易云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同年,网易开始大规模部署私有云,支撑集团互联网产品全面上云,其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渐成熟,为后续的商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12月29日,网易蜂巢正式对外上线,成为国内较早采用Docker容器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之一。作为网易云的云计算基础服务,它承载了网易内部将近10年的技术磨练,支撑起了当时网易内部95%以上的互联网业务。
2016年,网易迈出了向数字科技领域拓展的重要一步,网易云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品牌,其官网正式上线。一个月后,网易云首次发布了定位为“场景化云服务”的云计算战略,致力于通过技术方案和知识体系的输出,解决企业在研发、运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以往侧重于存储计算的云计算服务展开错位竞争。当时,网易创始人丁磊亲自为网易云站台,以程序员的身份表示,希望通过网易云产品的推出,“解放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程序员”。随后,网易正式上线了网易蜂巢、易盾、视频云三款云服务产品,精准针对基础服务、产品研发、业务运营三个典型场景的业务需求。
在丁磊高调进军云计算的推动下,网易蜂巢作为早期产品一时风光无限。那一年,网易蜂巢平均每月都有一次重大产品上线,在原有容器和数据库服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数据库迁移服务、缓存服务、CDN服务以及微服务工具链等,帮助企业解决IT、架构及运维等问题,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网易蜂巢的出现,让网易考拉同年的整体运营效率提高了8倍,每月发布次数超过10万次,迭代效率提升了近20倍。时任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的汪源评价道:“蜂巢的诞生,进一步开启了互联网软件生产的车间时代”。仅上线一年,蜂巢就服务了数十万个个人用户,以及网易云音乐、网易考拉海购、网易云课堂、暴雪游戏、中信金融、圣特尔等多家企业级客户。然而,此后蜂巢在公开场合的身影逐渐减少。
由公入私,依然难言云故事
一方面,网易在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或许遭遇了困境。在第三方咨询机构Forrester发布的《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中,网易云首次进入竞争者象限。尽管成功入围,但与阿里云、微软云、亚马逊AWS、华为云、腾讯云等领先玩家相比,网易云的发展空间似乎较为有限。当时,汪源表示网易每年对数据中心的投入约为10亿量级,但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中,这一投入并不算大,也从侧面反映出网易在挑战公有云格局时的犹豫态度。
在“场景化云服务”战略的指引下,网易顺势进入了私有云领域。按照汪源的解释,网易云主要针对场景化提供解决方案,其主要客户为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更倾向于私有云解决方案,对网易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依赖度相对较低。当时,网易云的解决方案已覆盖工业智能互联网、数字化产业园区、教育、游戏、互联网金融、医疗、电商等多个领域,私有云对于那些对云计算安全性存在担忧的政企客户和大型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为此,同年7月,网易发布了可以支持5000个物理节点的“瀚海”私有云、“轻舟”微服务解决方案、工业智能平台,并联合浪潮推出云计算全栈一体机,以吸引更多传统企业的云计算服务订单。
然而,即便采取了这些措施,在2017年的财报中,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仍不足7%。当年,网易净营收为541亿元,网络游戏、广告服务和电商之外的电子邮件和其他业务净营收仅为37.41亿元。到2018年,该部分收入为52.3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仅为7.8%。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与其他业务板块还包含了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等业务,网易云在财报中的表现并不突出。至于汪源曾预计2018年云计算业务实现收支平衡,最终也未能实现。
网易ToB,以聚为进
到了2020年,网易云的发展迎来了战略升级,更名为网易数帆,专注于基础软件领域。其业务覆盖云原生基础软件、数据智能全链路产品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分别对应轻舟、有数、易智三大产品线,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服务。
早在数帆成立的前一年,网易智企就由通讯PaaS网易云信和客服SaaS网易七鱼率先整合成立。随后,网易智企整合了网易七鱼、网易定位(数据调研SaaS)、网易互客(销售管理 SaaS)3个营销场景的子产品,推出了网易云商品牌,并于2021年1月将网易易盾纳入网易智企。从网易智企的布局来看,它走的是安全、技术、商业服务一体化的融合路线,以网易易盾、网易云信、网易云商的安全服务、融合通信技术与商业增长解决方案重构企业价值链作为To B业务的基本思路。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云”的元素逐渐淡化。
2020年,网易蜂巢未能被整合升级,逐渐沦为边缘业务,停止主动单独售卖,主要服务存量用户。这种业务调整恰好符合时任网易智企总经理阮良的观点,即网易的优势和专注方向并不在云基础设施,而是在企业上层更具场景化的价值链上。这也意味着,网易从场景化云服务战略出发,更加明确了ToB业务的发展方向,即聚焦于PaaS/SaaS层。
2024年,网易ToB业务更加聚焦。网易智企和网易数帆两大ToB业务的排头兵进行了整合,升级为全新的网易数智品牌,共同对外开展业务。网易数智以网易易盾、网易云信、网易云商、网易数帆、CodeWave为核心,聚焦于数字内容风控、融合通信和云原生PaaS、服务营销一体化、全链路数据开发治理及分析、应用智能开发五大核心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同时,网易宣布拥抱AI,加大在ToB业务的战略投入。这表明网易ToB业务将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以实现商业化目标。
从网易的财报来看,创新业务及其他板块与其他大厂相比,确实呈现出盈利的态势。2022年至2024年,该板块的毛利润率分别为26.6%、29.7%和35.8%,逐年提升。不过,尽管网易数智与“网易严选”、“网易传媒”、“网易灵动(机器人)”等业务并列,但尚未单独公布ToB业务的具体战绩。
本文详细讲述了网易蜂巢模块服务从诞生到关停的发展历程,以及网易ToB业务的战略调整过程。网易蜂巢曾是网易云计算的重要基础服务,出道即巅峰,但在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的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随着网易ToB业务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从场景化云服务战略到聚焦核心业务,最终形成了网易数智品牌。尽管创新业务及其他板块呈现出盈利增长的趋势,但网易数智在ToB业务领域仍需进一步展现其竞争力和市场战绩。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