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鼓励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一提法展开,介绍了春秋假的历史、现状、好处以及推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春秋假落地所需的条件和意义。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有一个极具关注度的提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不禁让众多家长和孩子满心期待:提了多年的春秋假,难道终于要落地了?
2025年3月16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小朋友们在油菜花田间快乐地放风筝。这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秋时节的美好。
频频登上文件的春秋假
春秋假并非新鲜事物。许多60后、70后都有深刻的记忆,过去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除了寒假和暑假,春秋两季还会放春假、秋假,那时也叫“农忙假”,学生们可以回家帮家里干农活。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双休制度的全面推行,这一放假安排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近些年春秋假又频繁被提及。早在2013年国办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就对学校放春秋假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例如,《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到,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此后,春秋假在各种文件或场合中不断被提及。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也建议在全国推行春秋假,高等院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春假时间为2周。这一建议一经公布,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登上了热搜。从这长达十年的舆论探讨可以看出,春秋假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3%的受访者支持在更多大中小学放春假,可见人们对这一假期的期待之高。
春秋从来都不缺自然的馈赠
根据现行的放假安排,无论处于哪个求学阶段,学生的假期主要集中在寒暑两季,而在公认最美的春秋时节,恰恰缺乏假期。从节候角度来看,无论是风景还是温度,春秋其实是出行、返乡最为适宜的时节。古人云“青春作伴好还乡”“霜叶红于二月花”,春秋时节从来都不缺自然的馈赠。然而,学生缺乏春秋长假,对于他们的自然感知、生命体验来说,无疑是一种缺憾。
另外,如果只有寒暑假,会导致劳逸分布过于集中,形成潮汐效应,造成短时间旅游资源高度承压。比如近些年,一到寒暑假,博物馆预约便一票难求,“名校游”人满为患等。引入春秋假之后,鼓励错峰出游就有了更现实的可能。
正因为有种种好处,近些年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推行春秋假。杭州就是全国最早探索放春假的城市之一。前不久,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钱塘区等城区发布了2025年的春假、五一、清明端午和暑假的时间安排,有的春假连上“五一”假期,最多能放9天。在互联网的讨论中,杭州的春假着实让不少网友羡慕。此外,一些高校也开始尝试春假。如中国人民大学有春假;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有春假和秋假;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去年在公布春假安排时,还特地配上了主题词“去赏花·去恋爱”,更是引发了舆论关注。
将家长和学生放在“同一框架”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春秋假整体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前不久多地高中开始实行双休,结果引来了不少家长的反对,理由很简单,“会不会耽搁孩子的学习?”而且,即便家长和学生有放春秋假的意愿,也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家长和学生的假期不同步,让休假变得有名无实。
就在去年,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新闻,杭州一家长要求取消春秋假,原因是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孩子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谁来确保?当时这则新闻引发了众多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激烈交锋。春秋假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休春秋假出去游玩或是放松,但对家长来说却是难题。如果说寒暑假,家长尚且可以用年假或是春节来配合,但现在又多出春秋假,很多家长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推行春秋假,仍需要回应现实问题。一方面,应进一步推行各项减负措施,强化家长、学校保障学生休假权利的意识。另一方面,是让春秋假红利向更广泛的群体释放。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不少关于春秋假的讨论中,已经将家长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框架”。比如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中小学春秋假放在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章节内,和“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等并列。这确实切中了问题的关键:春秋假只有成为整体性的社会安排,家长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假保障,才更有实现的可能,才能真正起到“提振消费”的作用——让家庭可以在文旅消费中,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春秋假看似只是一个学生假期,却是一道综合考题:社会认知、机制保障、制度支持等是否到位,都会决定春秋假的成色。人们期待着春秋假可以落地发芽,成为一个杠杆,撬动消费的提升,也撬动社会整体的休假福利再进一步。
本文介绍了中办、国办鼓励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的情况,回顾了春秋假的历史和多次被提及的过程,阐述了春秋假的好处以及推行面临的家长担忧孩子学习和假期不同步等问题,强调春秋假要成为整体性社会安排,得到制度支持和社会认知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地并发挥提振消费和提升社会休假福利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