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5 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清河万象汇举办“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发布大型商业综合体“预付费协同治理十条”,并将在 5 大商圈试点,还介绍了预付费消费存在的问题以及该举措的具体内容和后续计划。
3 月 15 日,正值“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热闹的清河万象汇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重磅发布了大型商业综合体“预付费协同治理十条”。而且,这一重要举措将率先在五棵松万达、西三旗万象汇、西北旺万象汇、翠微百货和海淀大悦城这 5 大极具影响力的商圈进行试点推行。
近年来,预付费消费领域可谓是乱象丛生,预付费企业“跑路”“爆雷”事件频繁上演。众多消费者在这些事件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他们的消费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不过,即将于 202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保障。该解释明确规定,在预付式消费纠纷中,如果经营者存在过错,商场作为场地出租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海淀区作为商业繁荣之地,拥有 21 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而入驻的预付费经营主体占全区总数的 49%。这意味着海淀区在预付式消费治理工作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成为了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
早在前期,海淀区“整治预付式消费问题”工作专班就选取了清河万象汇作为预付费商圈协同治理的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专班总结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十条举措”。这些举措致力于强化预付费企业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风险防控,实现多层级的协同治理。
“十条举措”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信用治理和群众监督思路。比如,要求商户实时公示预付资金存管状态,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自己资金的去向和安全情况。商圈还会对发卡商户进行集中分类公示,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举措明确了商圈与监管部门交互治理的精细化方案。商圈管理方会开展高频次巡查,对商户的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预付业务占比超过自身营业收入 50%的商户,将实施“重点关注名单”管理。此外,通过对商户水电煤气使用情况的日常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商户连续 3 个月客诉率超 5%,商圈管理方会主动跟踪查明原因。而且,为了避免消费者遭遇“人去楼空”的风险,举措要求商户退租前停办预付卡业务。对于明确撤店且租期届满前 90 日起的商户,商圈将在各区域通过全渠道进行公示,提示消费者不再购卡或续卡。
除此之外,“十条举措”还要求商圈建立 24 小时客诉响应机制,确保消费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商圈与监管部门将进行风险信息共享,形成问题闭环治理,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预付费协同治理十条”将在五棵松万达、西三旗万象汇、西北旺万象汇、翠微百货和海淀大悦城 5 大商圈继续试点。并且,在未来,这一举措将逐步实现全区 21 个商业综合体的全部覆盖,为海淀区的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本文围绕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预付费协同治理十条”展开,介绍了发布背景是预付费企业问题频发及相关法律规定,阐述了“十条举措”的具体内容,包括信用治理、与监管部门协同等方面,最后说明了后续将在多商圈试点并逐步覆盖全区,旨在加强预付式消费治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