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团队在中国西部的桥梁建设事业。通过讲述刘畅、李阳等年轻人的造桥故事,展现他们在克服困难中成长为骨干的历程,同时介绍了中建桥梁公司的发展以及其在国内外桥梁建设中的贡献,体现了青年力量在西部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10年的时间里,有这样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中国西部开启了修桥铺路的伟大征程。他们七次跨越长江,两次跨越嘉陵江,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变化。曾经,车辆被困于轮渡,行人只能望江兴叹,而如今,一座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成为了弥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快车道”。这些年轻的修桥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桥”,从青涩走向成熟,逐步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成为“基建狂魔”背后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35岁的刘畅,是中建桥梁重要建筑项目的质量总监。他的童年记忆里,满是渡江的艰辛。“以前吃了桥少的苦,过江时人排队,车也排队。”刘畅感慨地说道。他的家乡重庆江津,因处于长江要津而得名。长江从江津境内绕了一个“几”字穿过,这看似美丽的自然景观,却在江津与重庆主城区之间划下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小时候,刘畅到重庆主城只能坐船过江,直到1997年,这里才架起了第一座跨江大桥——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此后,虽然另有两座大桥陆续建起,但由于通行规模或桥梁属性的限制,江津一直未能实现与重庆主城的完全融合。
2012年,刘畅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专业毕业,成为了原中建六局桥梁公司的一名现场施工员。而他参与的第一个重要项目,就是鼎山长江大桥。这座桥连接着江津城区与九龙坡区,于2009年在重庆江津开工建设。通车后,江津与重庆主城18公里的绕行路将缩短至3公里,真正让江津“半小时进城”成为了现实。鼎山长江大桥对于中国建筑集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打开了中建系统在长江上建桥的新局面,被誉为“中建长江第一桥”。
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旗下唯一的成建制桥梁专业施工团队,这家公司虽然总部位于天津,但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家战略布局和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桥梁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增量突出,跨长江、嘉陵江的特大型桥梁、轨道交通等项目将密集落地。初出茅庐的刘畅得知自己能为家乡造大桥,兴奋不已。在与亲朋好友聚会时,他逢人便说要为他们造一座“最结实、最快捷”的大桥。
鼎山长江大桥的主塔高达188米,作为现场施工员的刘畅,需要在高塔上进行作业。“一开始电梯门都不敢出,但桥等着合龙,只能硬着头皮上。”刘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他颤抖着迈出了第一步,勇敢地面对高空作业带来的考验,这也是每个大桥施工员都必须经历的挑战。
2012年7月,尚未完工的鼎山长江大桥遭遇了长江洪水。整个项目部从上到下,从领导到一线工人,每个人都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扛沙袋、护钢梁的队伍中,全力守护着尚在“襁褓”中的大桥。洪水退去后,经专家团队评估,鼎山长江大桥仅部分区域漆面划伤,支架和钢梁等关键结构未出现问题。半个月后,项目顺利复工,并于2013年2月全线贯通。
2017年,根据中建集团批复,中建桥梁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总部定在了重庆江津。中建桥梁负责人吴宏文表示,重庆作为“桥都”,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引擎。中建集团与中建六局在重庆成立专业机构,既有着政策红利的强力支撑,又能以已承接项目为载体,持续深耕重庆地区,并辐射西南、长江沿线乃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在中建桥梁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修桥铺路的队伍中来。李阳来自宁夏,2014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中建桥梁的造桥队伍,在几江长江大桥建设项目中担任技术员。当时,公司推行导师“一对一”帮扶制度,师徒签署为期一年的拜师协议。在师傅于海力的悉心指导下,李阳在几江长江大桥项目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悬索桥建设经验。
2018年,李阳和于海力一同被调派至白沙长江大桥项目,继续为悬索桥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白沙长江大桥项目进行到一半时,时任总工程师的于海力被调往其他项目。师傅离开了,李阳与项目经理李超一起挑起了大梁。刚接手工作的前半年,两个人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
白沙长江大桥通车仪式后,李阳一个人走上大桥,回忆起以前的忙碌时光。从2018年3月到2022年1月26日,他4年的青春都挥洒在了这座大桥上。这座大桥见证了李阳从技术员、副经理、经理、副总工到总工的成长蜕变,他也带出了3个徒弟。
如今,李阳和刘畅带领着更多的年轻人,在重庆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圣泉寺至鼎山段)工程项目上加班加点,为重庆综合交通网络增添了一块新的拼图。
从最初的中建六局桥梁分公司到如今拥有6个分公司,中建桥梁深耕西部市场,已签约近200个项目。其承接的项目更加多元化,涵盖水利、铁路、民航等多个领域,不断填补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
“我们重庆的老桥(江津长江公路大桥)修建时,引进了东南亚国家的外资参与造桥,我们这次帮他们造桥,还是很骄傲的。”中建桥梁国际公司的员工张正勇参与了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CC4标段项目,他是重庆江津人。2020年,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后,路途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
随着中国西部的桥梁越来越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下,中建桥梁的年轻人一路向西,正从中国西部向更广阔的世界西部进军。
本文通过讲述刘畅、李阳等年轻人在中国西部参与桥梁建设的故事,展现了青年团队在桥梁建设中的成长与担当。他们不仅克服了施工中的困难,为家乡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在国际项目中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实力。中建桥梁公司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业务多元化,从西部走向世界。这些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体现了青春在基建事业中的价值,也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桥梁建设的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72.html